灵活多样的货改就是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和利益
“你们制订的短途套运方案,使一车货的运输成本足足省了600多元。我们的报价降低了,购买化肥的农户就花钱少了。”3月12日9时许,看着一袋袋化肥被装上汽车、运往30公里外的礼泉县,咸阳新农资有限公司办事员解永顺感激地对咸阳西站站长陈勇说。(3月15日人民铁道报)
对老百姓来说,如何少花钱,多办事,更高效、更有序的在当今运输市场竞争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和利益这才是他们追求的方向。近些年来,铁路货运靠着发送量大、价格经济实惠、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小等优势,长期处于优势地位,不用自己找货源,而是由货主来申报、请求车皮,日子过得轻松愉快,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各地高铁纷纷建成并相继投入使用,客运增幅成效显著,然而,与之相反的是货运却是每况愈下。当然,铁路货运市场萎缩并不完全是铁路自身的责任,快还发展的民航,蜘蛛网式的高速公路建设,以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各类物流公司,都使当今市场环境更加多元、激烈,客户选择自主权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有这一切,大大挤压了铁路货运的市场空间。
改,一定要改!为此,铁总痛下决心,于2013年6月15日,在铁路货运改革方面迈出了走向市场的关键一步,更是艰难的一步。如今,铁路货运改革可谓选对了方向,走对了路。“一条龙”式服务,从货运人员“不动”式的服务到货运客服经理、客服代表们,走向厂矿、集团等处主动上门开展营销;同时,适时请大宗货主来路参观货运运输设施及仓储等流程,开门纳谏,虚心听取意见,及时改进做法和措施,力求稳固货源,让货主满意,货主放心。铁路部门转变服务理念,梳理简化业务流程,让货主真正感受到铁路货运改革后的优化转变和实实在在的便利。老百姓通过铁路运货,将享受到网上办理、手续简便,随到随办,“门到门”接取送达等服务“实惠”。
我们相信,铁路走向市场以后,在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一定能将客货市场这块蛋糕做大做好,为货主更好的服好务,实现双赢。笔者认为,市场化运营的铁路货运组织不仅是服务理念的转变,更要重新规范服务用语,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灵活应对,“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哪种交流方式能使货主感到亲切、舒适、习惯,就采取哪种交流方式,切忌千篇一律、生搬硬套。
相信改革后的铁路,必将在高效、有序的运输市场竞争中,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和利益。(文/杨凯)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