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物欲横飞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随着社会主导经济的日趋影响,思想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高楼林立、车流湍急的社会里,利益化的浮燥多少让人们感到不安。不禁自问:人生理想去了哪里?呼唤价值观的回归是当前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
以“吃苦为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奋发进取”为内涵的巴山精神正好响应着人们呼唤价值观的思想空位。巴山精神出自于西安铁路局安康工务段巴山工务车间。
巴山工务车间,这个以巴山村命名的深山养护车间养护着襄渝线上桥梁最高,隧道最长,曲线半径最小,海拔最高、生活最艰苦“六大之最”的铁路设备。这里交通极为不便,只有一天一趟在下行线停靠的火车,是职工走出大山唯一便利的交通工具。就在这个没有任何宣传扎根山区小站条幅、口号的地方,一代代铁路人前赴后继地来到这里,一干就是五年、十年甚至更久。来了就不想走,走了一生依然魂牵梦绕。巴山一草一木一情怀、一房一舍一世界。
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们,从1978年开通运营,巴山的男人付出的是铮铮铁骨,巴山的女人挥洒的是侠骨柔情,把“孩子绑在床头,妈妈绑在桥头”的曹美英、钢铁汉子王庭虎……,这样的人、这样的工作、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生活,他们扎根山区、以苦为乐、默默无闻奉献。
其实,在万里铁道线上,数百万铁路职工中随处可见“巴山铁路人” 的身影。可以说“巴山精神”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铁路和铁路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时代精神。作为新时代铁路人的共同精神追求,“巴山精神”始终生动体现着朴实的价值追求、平等的干群关系、公平的处事原则、包容的成长环境、坚强的基层组织、共同的艰苦奋斗、乐观的人生态度、浓厚的同事情谊,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顺应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迁。(郭永良)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