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运,铁路部门为了将短期内形成的高密度客流运送到全国各地,都要加开一些临客,这些临时加开的客车基本都是清一色的“绿皮车”。若没有它们,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铁路部门只能徒叹奈何。所以,用“救星”来形容“绿皮车”也不为过。
曾几何时,“绿皮车”可以说遍布神州大地,凡是有铁道的地方,都少不了有它们的身影。六七十年代,七八十年代,作为一种主流运输工具,也曾独领风骚。因为车身始终如一的“国防绿”,不禁让人们亲切地称之为“绿皮车”。这种打着时代烙印的“绿皮车”,已与我们渐行渐远,基本已被富有时代特色、造型更加美观、色彩更趋多元、设施更加齐备的新型车体所取代。平时“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用时状态精良、一丝不苟。朴素的外表下,藏着的是亲民、是温馨。
尽管与新型车辆比起来,“绿皮车”略显逊色,取暖靠的是锅炉,座椅也不如沙发椅感觉舒适,但是暖意融融的车箱内同样充盈着旅客的欢笑和幸福。列车员按照作业流程,对车箱内旅客产生的垃圾进行定时分类收集,同时把茶几擦拭的干干净净,时常保持车内的公共卫生。为了保证旅客饮水需求,工作人员还必须定时查看锅炉工作情况,及时加煤续水。另外,车箱一角还为有需要的旅客提书刊、杂志、针线、应急药品等方便旅客出行的小物件,以期在关键时候起到大作用。此外,还不定时对车内的安全情况进行巡视,对放置不稳的行李及时调整,对旅客误将尖锐物体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善意提醒,保证旅客旅途安全。
为了实现2014年“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的春运目标,铁路工作者可谓煞费苦心,从前台到后场,无一不是用实际的行动一点一点兑现着自己的诺言。“绿皮车”上的温馨服务尚且如此,“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也当然不只是口号。(王姚桢桢)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