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运大幕昨日正式开启,40天时间,全国将有超过36亿人次踏上旅程。春运第一天,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北京市检查春运工作。北京铁路初步统计,首日有超过38万人从北京四大火车站乘火车出京返家。”(中国日报网17日电)

第一天只出京人数38万!但这却并不是春运高峰时期,此外还有多处地方多对列车车票售罄,多地出现拼车回家,还有摩托车大队,甚至有网友调侃,竟有神人骑马回家过年……40天的时间里36亿人次的运量!这所有的一切,不禁让笔者感慨,春运,这得需要多大运力?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笑话:“CCTV9说,150万只角马,35万只瞪羚,20万只斑马在非洲旱季开始迁移,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哺乳动物的迁移。我只想问,你见过春运么……”笑过之后,我们不妨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如何能让春运不再是一句神话!

笔者认为,春运之所以难它主要表现在一是参与人数众多,二是出行集中这两大特点上。

人数众多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一是务工流,基于中国历史传统,春节是我们嘴重要的一个节日,所有外出务工人员几乎都要回家过年;二是学生流,全国数百所高校几乎都是在春运开始前后几天放假,春运结束前后几天开学,这无疑是给春运雪上添霜;三是春运期间的探亲流。这三者是构成春运人数压力较大的主要因素。

出行集中用“节前返乡流、节后离家流”形容再恰当不过!纵观每年的春运,高峰时期一般都是在临近过年一周左右的时间里,因为从一个公司年假时间的底线来看,他们更多的是给员工最多10天的时间(一般是一个星期),这期间回家人数最多,出行也最为集中,比如每年初一的机票就比其他时间的机票便宜而且好买,而节后离乡和节前返乡差不多一个道理,员工的假期时间到了呗,不过年后离家流又多了返校学生流,这就是春运出行集中的主要因素。

历年来,我们为解决春运难题投入很多,比如国家兴修高铁、扩建高速公路、在春运期间加开列车等等,但这些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春运难题,甚至让春运愈演愈烈,那我们该如何应付春运?笔者认为,解决春运难题,这不能仅靠铁路、公路、航空等这些运输公司来承担,这得让全国人民共同行动起来,从造成春运难题的主要源头出发,首先是得从控制出行人数上着手,比如国家能够重新考虑高校学生假期安排、让务工人员在家乡就业、各大单位合理调控在职人员在离家较近处上班等;其次是继续加快我国铁路、航空、公路等运输方式的发展力度,促进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消除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进而减少务工流返程的巨大压力。只有在出行人数上得到较好的控制,春运人流量大的实际问题才会得到控制、春运难才会得到舒缓、“春运”一词才不会让我们如此恐慌、春运更不再会是一句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