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厦深铁路、柳州至南宁客运专线、衡阳至柳州、南宁至北海、钦州至防城港铁路等多条铁路将开通运营。上述线路的开通,不仅将广西纳入全国快速铁路客运网,还将释放既有线货运能力,满足北部湾经济增长的运输需求。据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与上述铁路新线投运形成铁路运输能力,相对于的是,临近春运,铁路火车票“一票难求”。笔者因为在水泥厂运输和推销水泥的关系,曾多次乘坐火车,自己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中国铁路,在春运、暑运、小长假等人们集中出行的时候,总是会出现旅客客流爆发式增长,造成交通运输部门特别是铁路部门出行严重运力不足现象;而在平常情况下,铁路等交通运输部门几乎不存在客运一票难求现象。

与铁路客流的急剧变化、火车票的炙热程度相对应的,是社会各界对铁路的关注度的高低不同。春运时,政府部门、新闻媒体、普通大众等社会各方面都把目光对准了铁路、火车、火车票。可谓是高度关注。而在平日里,大家很少这么直接关注铁路、火车、火车票——因为火车票好买啊,大家谁都没有出现出行难。

上述现象,可以说是折射出了中国铁路建设的两难选择。一方面,从为了应对春运年年攀升的客流角度出发,需要大力投资,快速修建和延伸铁路网;而另一方面,淡季铁路客运的顺畅,又仿佛告诉人们,铁路不需要大修、快修,因为不可能为了2个月的顺畅,而修建10个月基本闲置的铁路网。

其实,这个两难选择,其症结点还在于中国春运的形成原因——中国经济的南北差距和人民的集中出行。

所以,要破解这个两难选择。不仅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中西部等地区铁路建设,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力发展经济,推进东、中、西部产业转移,促进更多农民工当地就业;改变人们集中休假制度,全面推进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让人们不再扎堆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