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零时,中国铁路总公司开始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这也是为进一步优化运能,应对即将跨步来临的春运大潮做得充足准备。在这次大范围、大规模的调图中,全国铁路增开客车75对,不仅增开了部分长距离跨线动车组列车,同时也实现了桂林、青岛等国际旅游城市与首都北京的亲密接触。四纵四横的高铁蓝图跃然纸上,从而不断打破中国区域壁垒,给老百姓们带来全新的时空体验。

追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脚步的还有中国的高铁发展速度,短短几年时间里,中国铁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单一的窗口售票方式到网络、电话多种购票途径,从设备简陋的绿皮车到人性化设计的高铁动车,从长途跋涉的时间拉锯战到8小时交通圈,从春运囧途到舒适旅程,中国铁路在经历一系列的改革与进步后逐渐摆脱了外界根深蒂固的“铁老大”形象,也让“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不再是一纸空头支票。

在对中国铁路发展的一片赞扬声与叫好声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质疑声与批判声。春运老大难问题仍然突出,网络售票系统仍不够完善,列车正点率仍不能充分保证,这些突出问题仍是铁路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但笔者认为,纵观铁路一系列发展改革举措,如自动售票机走进校园,春运开行农民工专列,高铁推出商务套餐,车票实行全国通退通签,网络购票实现支付宝支付功能,无不昭示着铁路注重服务,不断改善服务的重大决心。我们需要给中国铁路发展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中国铁路也一定会给广大旅客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