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火车逃票,有的人会不以为然:铁路这么大的家底,我逃张票算不了什么。其实不然。据统计,仅上海火车站,每年铁路部门因乘客逃票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上千万。逃票行为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反映了社会中一些人爱占小便宜的心理,更折射出诚信的缺失。

铁路部门对逃票行为的打击力度逐年加大,每个逃票的人也都清楚得认识逃票行为的错错误,为何却对逃票这件事如此“钟情”?其实,逃票者逃掉的不仅仅是一张车票,更是自己的诚信,而逃票者自身是才是最大的受害者。逃票实际上就是一种盗窃行为,盗窃对象就是铁路部门的服务。逃票行为的发生,反映出逃票者道德观的扭曲。把自己的小聪明凌驾于法律与道德之上。

解决逃票问题,铁路部门加强管理是前提保障,但这只是治标,治本还需每一位乘客认清逃票行为,抛弃侥幸心理。因为,这不仅是在考验铁路部门的验票管理制度,更加是在考验中国人的诚信。一方面,社会舆论应大力宣传“诚实守信,持票乘车”;而当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和秩序无法完全依赖公众的自觉时,以一定的制度来推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需要铁路部门进行严查,要人性化和从严执法并举,提高逃票者的违法成本,比如对逃票者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或是计入个人诚信档案。

近年来,铁路部门逐年加大投入,不断升级优化便民利民措施,为旅客出行提供最方便快捷的服务,先后推出电话订票、网络订票、梯次改签退票等服务,为广大旅客出行购票提供了多样化选择。而这一切需要大量成本的投入,只享受服务而不支付相应的对价,本身就是违反合同的行为,就是不劳而获的行为。希望逃票者能够幡然醒悟,认识到自己不诚信的一面,认识到诚信远比金钱更重要。也希望铁路与其他部门联合起来,共同解决逃票问题,打造一个诚信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