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话,四川话,甘肃话……进入冬运以来,在新疆石河子火车站摘棉工运输组织中,不时可以听到铁路客运员操着流利的各地方言,亲近着素不相识的摘棉工,耳熟的家乡话,让摘棉工返乡路上多了一份温暖。(11月22日中国新闻网)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区,每年棉花采摘期间,有数以万计、来自全国各地的摘棉工进疆摘棉。这些摘棉工往往要工作至10月下旬,方能分批乘坐火车陆续返乡。对于新疆铁路部门来说,每年这个时期要安全接送数十万摘棉工,运输工作的繁重并不亚于春运,而如何让广大摘棉工高高兴兴而来、平平安安回家,已经成为铁路人的首要任务目标。为了顺利实现这个目标,让广大农民工朋友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铁路部门十分注重服务细节化:尽管棉农临客列车是“绿皮车”,但是始终保持开水不断、饮食经济实惠、安全管理不含糊,同时还下很大功夫去解决农民工朋友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并且对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铁路人热情服务农民工朋友的实际行动,得到了广大棉农旅客的认可,正如一位棉农所说的:“我们每年都去新疆摘棉花,感觉铁路的服务一年赛过一年……”
面对农民工朋友的认可和称赞,铁路人并没有沾沾自喜,更没有放松服务要求,而是始终坚持“让旅客满意”的信条,进一步做好服务细节化工作,争取服务质量再上新台阶,而石河子火车站鼓励客运员们用各地的方言与诸多农民工朋友进行交流,就是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的最好说明。广大农民工朋友不辞千里之远,来到陌生的新疆打工,尽管有领队指挥、有团队集体行动,但是毕竟在异地他乡,总有许多的不便和隔阂,大家心里始终不能说塌实,尤其那些认字不多、平时基本不出门的中老年农民工朋友,一到陌生地更是惴惴不安,生怕走散了、误车了等等。但是,一旦他们听到铁路客运员用最熟悉的方言喊话,瞬间就会产生亲切的感觉,不会孤独无助,心里自然放松了许多。铁路客运员用方言喊话,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在给农民工朋友带来了回家的感觉外,更是有助于相互的交流和沟通。曾经有一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农民工因肠胃不适需要买药,因为当班的客运员听懂了他的话,很快便找来了药,彝族农民工十分感激。如果没有方言这个交流的桥梁,或许这个彝族农民工朋友很可能买不到药,只能苦苦地独自忍受疾病的煎熬,时间一旦长了,后果不堪设想!
铁路职工讲方言,在给农民工朋友带来莫大方便之余,同样给铁路运输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便利。铁路客运员用方言喊话引导,所有来自该地的农民工朋友便会自觉集合,井然有序地上车,不复以往混乱不堪的情形。铁路职工在车上用方言宣传安全知识,众多农民工朋友同样很是配合地摆放好行李,并且整车人自觉上交数百个打火机!这或许就是方言的魔力吧!
2013年马上要过去了,2014年的春运大幕即将拉开。笔者希望铁路部门考虑一下石河子火车站的做法,鼓励各站的客运员根据客流的实际情况,掌握一至两门方言,在春运期间灵活地使用普通话和方言交叉广播和引导,便于众多农民工朋友及时有序上车。铁路提升服务质量,不妨从方言服务开始!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