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或者在其他列车禁烟区域吸烟,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对个人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公安机关可行政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新华网11月10日报道)

在新《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中明文规定高铁吸烟除了罚款外,还属于违法行为,这一道“硬杠杠”即将生效。但是,笔者认为:高铁要从“禁烟”真正实现“无烟”还需要一段过程,必须“软”“硬”兼施才能取得良好成效。

“软”就是采取“软措施”人性化地开展禁烟工作,通俗说就是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吸烟,本身不是什么违法的事情,但是在高铁上吸烟为什么就要承受数目不小的罚款,并且还属于违法行为,很多人并不理解。

虽然《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已经向外公布,但是受条件限制,宣传方式和力度均有限,并非所有乘坐高铁的人都知道这一规定。所以,铁路部门在执行新《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前应更加重视高铁禁烟的对外宣传,利用多种载体广泛传播高铁吸烟的坏处和高铁禁烟的好处,高铁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制止旅客吸烟时一定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让旅客人人了解高铁上吸烟巨大的危害性,自觉爱护高铁的乘车环境,支持“无烟”高铁运营管理,享受高铁的优质服务。

当然,并不会因为宣传解释工作做好了就能实现“无烟高铁”。父母教育孩子有“唱白脸的”和“唱黑脸的”,高铁禁烟若都只是工作人员去宣传宣传、劝导劝导、解释解释,那也不过是个“软柿子”,起不了什么大作用,所以,必须还得一手“硬起来”。

“硬”就是采取“硬手段”严格执行《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从严打击高铁上吸烟的行为。高铁吸烟将属于违法行为,这虽然是强化高铁运营管理制度的一种体现,但这是也对国民素质的一种鞭笞,对于心怀侥幸和违反《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的人应坚决打击,依法处理。

面对“高铁吸烟”的这类“不定时炸弹”,铁路部门理应坚决依法处理,不能手软。但是,相对数目较大的罚款和违法罪名的“双重打击”难免会令“犯者”心中难受,严重者还会心生恶意。其实,一切的惩罚和打击都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还旅客朋友在乘坐高铁时有一个安全可靠、干净舒适、放心享受的乘车环境。所以,在此建议铁路部门在处理高铁吸烟事件的时候,在“软”和“硬”之间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正确取舍;也建议旅客们文明乘车,遵守规定,大家共创安全文明的“无烟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