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肩膀上,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方略,中国花巨额代价,引进世界先进高铁技术,并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在争议之下加速发展,走上了产业化之路。如今,高铁已成为不少中国人心头的骄傲。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10月29日,企业观察报)
前不久,在曼谷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英拉共同参观中国高铁展,直言两国加强铁路建设合作潜力巨大。10月17日,李克强在北京会见澳洲总督布赖斯时表示:“中国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具有成本优势,希望双方就此探讨开展合作。”在中国铁路发展历程中,政府高层领导如此频密的“营销”尚属首次。种种迹象显示,中国高铁迎来了千载难逢的“走出去”契机。
高铁以其环保、便捷,已越来越受大众亲睐。尤其在1000KM以内,较航空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自2008年京津城际开通以来,历经5年多时间的检验与不断改进,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加上我国经历了对重大安全事故的处理,在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有更深的体会和经验,此时,将中国高铁推向国际市场恰到好处。
政府高层领导推介高铁,十分有利于中国高铁走上国际化轨道,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积极信号,意味着我国高铁将重启“出海”之路。当下的中国铁路也的确具备了让高铁‘出海’的实力。相信中国高铁大发展的“春天”将随之而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