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是美国的一些管理学家总结日本管理经验之后提出来的。本世纪八十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而支撑经济增长的关键是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到八十年代初,日本企业大量进入美国市场,抢走了美国企业在本土的市场份额。为了迎接日本企业的挑战,美国企业界开始研究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理论就是这种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 

        铁路作为中国最大的企业之一,有着在长期的历史中发展出来的极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但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营销工作中服务质量不高、铁路品牌难寻等问题, 使得营销工作缺乏影响力, 缺乏竞争力, 缺乏吸引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急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可分为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 物质文化四个层面。 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反映企业在历史、 行业、 地域、 员工构成、经营风格、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独特个性。制度文化是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所体现出来的企业文化。行为文化是企业的各种行为所体现出来的企业意志和文化品位。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中最表层的东西, 往往能给人以直观印象, 使别人领会到该企业文化的内涵, 如标识、 广告、 包装等。

        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可以通过建立共享的价值观使企业成员具有归属感、责任感和共同的信念, 把个人目标同化于企业目标, 把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精神状态、理想追求的人凝聚起来,减少企业内部的摩擦和消耗, 使全体员工把精力花在企业的发展上, 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还可以使企业的个体形象、 品牌形象对外界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认同感。通过企业文化的传播,企业产品为消费者所接受, 从而实现市场营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