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李克强总理在泰国访问时,与泰国总理英拉在曼谷发表了《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称中方有意参与廊开至帕栖高速铁路系统项目建设,泰国将以农产品抵偿部分项目费用。(新华网,10月22日)

中国的高铁外交在克强总理访泰期间取得了突破,面对日本、德国、法国等老牌科技大国的激烈竞争,我国的高铁在泰国英拉政府2022年前完成4条高速铁路的建设蓝图中取得了先机。无独有偶,近期,我国红旗-9防空导弹在美、俄、欧的夹击中赢得土耳其30亿美元大单的青睐,这两则新闻澎湃了国人的心声,让人看到,中华民族崛起的身影背后有着硬邦邦的科技实力。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到90年代实现了由轻纺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为主的转变。过去我们粗放式的经营和生产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的商品挣取外汇,兑换所需。在中美欧纺织品争端的新闻中,算过这样一笔账:中国要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买回一架空客A380。一部电影《阿凡达》的全球票房=中国出口58.2亿件衬衫的利润。

靠血汗资源换国外科技产品,只能说明在全人类的“物竞天择”中我们处于“食物链”的底层,科技兴国并非空泛的口号,落后挨打是血和泪浇铸的历史经验。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消费国和生产国,人均拥有耕地才只有1.4亩,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儿,借用他国的土地和劳力来满足内需也是必然选项。用高铁换大米,用高附加值产品换食物,我们的高铁用实力和技术屹立于世界之林,此时,脚下踩的不仅仅是一些老牌工业大国,还抹消了处于产业链中低附加值的底部,生产性服务相对落后的“世界劳动力工厂”口碑。

在我国铁路人的不懈努力下,从2008年8月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开通为标志,在短短的6年时间内,我国高铁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是世界上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的高铁。我们的高铁技术获得泰国的认可,在世界高铁建设市场中打了漂亮的一战。

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赶超世界科技强国的道路上,我们脱掉“低附加值产业世界工厂”帽子为中国制造打上“高端”烙印,以高铁的速度和内涵来征服世界,实现中国梦,中华之崛起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