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铁路成为舆论的焦点,先是李克强总理的“高铁外交”,展示了我国高铁技术,也使中国铁路走出国门,打开了国际市场。接着铁路部门又推出高铁车票打折的举措,惠民利民,民众叫好。
“平常火车票一票难求,这次我居然买到打折的火车票,真心省了不少钱。”刚从售票大厅出来的一位旅客满脸笑道。在这个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年代,火车票“不涨反降”,无疑给了各位旅客朋友们打了一针强心剂。这是实实在在的红利,车票打折优惠也深入民心。
其实,车票打折带来的不仅仅是给旅客的红利,也是铁路市场化改革探索的一种体现。政企分开以后,铁老大转变为实实在在的企业,必须随市场规律发展。这次的打折也只是一种尝试,是惠民亲民的举措。
一直以来,铁路部门每年都要承担大量的公益性运输,都属于“无私的奉献”。去年上海铁路局共亏损130亿元,南昌铁路局约亏损79亿元,广铁集团也亏损26亿元,公益运输线路总体亏损700亿元。铁路普遍服务是指包括无法通过商业化运营来补偿成本,但又出于某些宏观因素考虑而必须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军事物资、扶贫救灾、军人残疾人和在校学生等大量非盈利性的公益运输服务。另外,偏远地区、山区的铁路建设成本高、运营成本大、收益低,在这些地区提供的服务收益能力没有保证,比如青藏铁路、新疆铁路等公益性铁路也属于普遍服务。铁路作为国企,在国家运输重点物资和执行春运等任务时,铁路作为国企,担任了应该承担的相应责任。
在亏损的前提下,铁路部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在合理的范围内弹性调节价格,推出打折票的举措,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魄力,着实也是利民之举。然而,车票打折的同时,服务却没有打折。铁路部门为了旅客更舒适的出行,在近期内大力打击“抢票党”,为旅客公平购票提供保障。
铁路最近的一系列举措,无疑走市场化之路后的展现,也是铁老大亲民惠民的创新之举。铁老大正自以实际行动扭转自身形象。希望打折票常态化,同时也期待铁路部门新的便民新举措。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