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春运和黄金周来临,铁路就会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而被媒体“特别关注”。“列车晚点,车站候车厅大量人员滞留、行路难,火车票一票难求、购票网站无法打开,网络购票是否存在不公?”类似的标题会出现在各大网站的头条位置,而许多网民也十分“配合”,评论的内容大多是发泄对铁路部门的不满,好似只有把铁路部门拆之而后快。
有人曾经说过,在中国的交通服务行业里,没有任何一个比铁路承担的职责重,也没有任何一个比铁路承受的批评多。铁路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的大动脉,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出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责任不一定与批评成正比。
诚然,过去“铁老大”的服务水平和态度确实和乘客的期望有一定差距,而如今铁路部门正在悄然改变。网络、电话售票的实行,梯次退票的货运改革的推进,一系列的便民措施彰显了铁路部门改变自身服务质量的决心和行动,真正把乘客的需求放在首位。但即便如此,只要铁路部门稍有不足,还是会引来一大片讨伐之声。
铁路的运力有限,但在每年春运时,并没有忘记返乡的民工,在有限的运力中加开农民工专列;铁路票价不高,但每年寒暑假,并没有忘记回家心切的学子,在本就不高的票价基础上打半价;铁路职工面对春暑运激增的旅客,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为的就是让旅客都能顺利踏上回家的列车。
亲们,我们是不是应该放弃曾经的成见,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苛求,多一分包容,少一些抱怨,用宽容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对待铁路。眼中不要只盯着铁路部门的偏差,还要看到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广大职工的辛苦付出,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我们回家的路途或许不会如此顺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