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16时,满载120吨优质马铃薯的两辆棚车挂运在40850次列车从拉哈站发车,奔赴江西省宜春站。今年入秋以来,已有近百车6000余吨马铃薯通过铁路走出黑土地,运往济南、上海、广州、南昌等南方地区。(10月10日  人民网)

今年六月至今的铁路货运改革一路高歌猛进,铁路货运一下子从弱不禁风变得巍峨为壮大,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中国改革历史潮流中的一个奇迹。贯古今之改革,变法无数,改革无数,无一例外有的失败有的成功,像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李悝变法,英国的资本主义改革都是成功的,但诸如申不害变法、吴起变法以及俄国初期沙皇对于国内的一系列改革和清朝的戊戌变法这些变法要么治标不治本要么中途失败。因此有句古话说的好:变法、险也!九死一生者乃正法也。由此可见改革之艰辛异乎寻常,那么对于铁路货运改革的成功,笔者以为这是铁总内部高层下了极大的决心才有今日效果。

首先,铁总在改革之前下了刮骨疗毒的决心,就算回痛彻到骨头也不惜代价。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的秦国变法,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的决心足以摧枯拉朽,消灭一切腐朽、堕落以及肮脏,这是一种气魄。在改革之前的铁总,幕府之气可见一斑,对于改革更多的是一种麻木甚至不看好的心态占到大多数,在许多人眼中铁路改革之难异乎寻常,就算是将三尺冰都撬开依然难见温水,在车站对于货运受理,工作人员丝毫没有打起精神,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没有竞争机制与鼓励机制,当一个企业没有上述机制,那么它的职工将变得死气沉沉,与大多数没有改革的国企一样属于有一天过一天的心态,就好似寒号鸟一样。为此铁路部门下定决心要让车站货运的人员走出去,在今年六月铁总破天荒的走到南京路上开始练摊,由此铁路部门的人员上下都明白这次改革不是过家家更不是一阵风,铁路真的要变了,所谓适者生存,在练摊之前铁路还成立货运中心,从此以后货运中心将正式进入市场成为这个弱肉强食的大争之世的一员,只有“活下去”他们的“饭碗”才可以保住,由此铁总对自己下了一剂猛药来确保改革自下而上的有所认识。

其次,铁总在改革中下了釜底抽薪的决心,就算会产生许多的阻挠也在所不惜。商鞅变法在执行中出现了许多贵族阶层的反对,其中太子更是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根据秦法: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太子也受到处罚,太子的老师更被处以酷刑。在改革之前,铁路部门审批手续繁杂,每一道关都有好几位工作人员,增加劳动力也降低效率,而且在一些货运点时常出现手续不透明的情况,因此根据新的铁路改革方案,铁路部门下了釜底抽薪的决心,开始了艰苦的改革之路。第一就是将一口价推出,彻底终结收费存在一家之言,导致原本低廉的货运被多收许多经费;第二就是将审批手续简化,采取网上办理,节省时间。以上这两点彻底的改变铁路货运过去慢、拖、推的局面,高效换来了客户,虽然精简人员但也属于必为之举。

再者,铁总在改革举措效果达到后依然坚定持续决心彰显对新政的支持。任何变革就害怕无法持之以恒,就好比吴起变法不过几年光景整个楚国就又回到原来的程度了,但秦国变法之所以成功一则在于长期二则在于根深蒂固,坚定不移。铁路货运改革势头正猛,在此时不少人担心改革市场化对于铁路货运的影响更有甚者提出反其道而行之,但这些都是目光短浅之言,若是害怕这害怕那,那么铁路永远不会有彻底的改革。一项改革最少要坚持20年及以上才可以算真正的成功,因此铁总丝毫没有打消不再改革的念头,从上到下已经形成共识,只有将铁路企业办好才能够挽救铁路巨额负债所带来的“痛”。

铁路总公司通过刮骨疗毒的决心让上下形成一致,改变过去作风;通过釜底抽薪让铁路货运改头换面成为物流界的新黑马,也为未来能够成为物流市场主流军打下基础;通过持之以恒,铁总将新政持续保障铁路改革不会半途而废。笔者相信:铁总通过一系列的铁腕彰显了自身的强硬一面,更显示出图强的信心,我们大众不妨拭目以待,看看铁总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