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国庆黄金周要来了,不少人忙着制定各种出行计划。买火车票的人多,退火车票的人也多。记者采访发现,对于新实施的退票新政,不少旅客都表示退得越早损失越小。更有精明的网友提出先改签最便宜车次车票再退票的绝招,不过不少人表示并不知情。(9月24日龙虎网消息)
铁路推出梯次退票的新政,根本目的是要引导人们退票过程中,考虑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兼顾社会公共利益,把手中多余的乘车资源尽早释放出来,留给其他旅客,让更多的人早一天买到票,也就是给人多一份安心,而自己也可减少退票损失。这是一个退票者、新的购票者和铁路部门三方共赢的措施,为何会招致各种“曲线”破解?根本原因还是小部分人在个人利益主导下,对社会公共资源的过度消费。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铁路日均退票量同比增加77.6%,且退票有两个特点,一是退票量随着客流的增加而增加;二是临开车前24小时的退票占比超过70%。这就造成了一个不合理的现象,一方面有大量的旅客买不到票,另一方面临开车前的大量退票造成二次发售的困难,带来运力资源浪费。曾经有旅客质疑铁路:提前买票只买到了商务座,但上车后却发现其他车厢还有不少空位,认为铁路部门是在强行推销价格更高的商务座。而事实上铁路部门不可能为推销几张有限的商务座而宁可让更多的其它座位空着,主要原因其实还是占票族临开车前退票造成的。
在现有的国情下,节假日等出行高峰时期的火车票,还属于一种紧缺的社会公共资源,我们在消费公共资源的时候,应做到适度,即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便可,而不应利用某些制度上的不完善而去过度消费。以网上曝出的“曲线”退票新招为例,笔者不反对购票时“多管齐下”,但一旦确定有票需要退了,就应该及时退票,释放资源,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别人。倘若为了规避退票新政而进行先签后退,事实上又造成了二次占票,退票者个人的利益是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但宝贵的社会公共资源却也在过度消费中被浪费了,这种无形的浪费于铁路的发展不利,于提升广大旅客的出行体验不利。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在消费社会公共资源时需要有一种契约精神,因自身的原因造成退票,消耗了一定的服务资源,理应付出一定的代价。而铁路部门实行梯次退票是根据退票政策,其实也是根据不同退票时间所消耗的服务资源水平来确定的,有其内在的合理性,而非如有些网友所说的涉嫌价格垄断。作为公众,我们与其不停地去“钻研”退票新招,不如实实在在地为缓解买票难提点建设性的意见,不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占票”说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