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欧亚经济论坛将于9月26日至28日在西安举行。记者从昨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论坛目前已确认参会嘉宾1695人,来自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将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丝绸之路沿线城市领导人将在欧亚经济论坛上会晤,并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展开积极探讨。(凤凰网 9月18日)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并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过程中,多次倡议要共同建设的创新合作模式。习近平指出,上海合作组织6个成员国和5个观察员国都位于古丝绸之路沿线,有责任把丝绸之路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他呼吁各国开辟交通和物流大通道、商谈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协定、加强金融领域合作、成立能源俱乐部以及建立粮食安全合作机制,提出了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合作”。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坚定推进改革,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正面外溢效益的决心以及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立场,亦为区域经济互联互通促进合作,区域、国际政府间和商业合作提供了新视野。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是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和国内区域布局的重要举措。在国际市场布局上体现了积极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特别是人口规模大、市场份额低、资源储量丰富、战略地位重要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区域布局上,是提高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长能力,提升中西部地区外贸比重的大手笔。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周边国家经济的回暖,加快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构筑“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对内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条件已经成熟。与此同时,中国西部周边国家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与我国互补性强,贸易潜力巨大。习近平明确提及,希望加强道路联通,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
纵贯我国南北的欧亚铁路成为新丝绸之路的大动脉,就能够把中国与中亚甚至欧洲真正联为一体,让中国成为西达大西洋、东到太平洋的能源矿产大通道,这样可以有力地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在战略上,开启了丝绸之路沿线欧亚各国之间经济、政治与文化互动交流的崭新时代,在战术上,开创了西部多个经济圈沿着欧亚大陆桥交通动脉延伸的崭新局面。因此,利用铁路充分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利用两种资源,对于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考虑到西部恶劣的自然环境,由于运输效率低,国家发改委已经明确表态不支持高速公路建设,因此,铁路建设将成为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运输大通道最重要的途径。西部的铁路建设今年下半年以来就频频被高层提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明确提出,要加快中西部和贫困地区铁路建设。9月11日在大连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李总理再次提到: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要推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增加节能环保、中西部铁路等方面的投资。
要把丝绸之路从线形的“贸易路”,变成产业集聚的“经济带”,成为服务于亚欧之间的商贸和物流通道,首先要有交通和物流的基础保障。丝绸之路面对的是复杂地貌的远距离运输,铁路运输是最高效、最安全、最经济、最环保的运输方式,肯定是首选。早在2005年,中国政府和中亚四国政府(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启动了“丝绸之路区域项目”,并建设以铁路和公路为主导的丝绸之路交通项目。2006年11月10日,中国、韩国、俄罗斯等亚洲18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亚洲铁路网政府间协定》,使得泛亚铁路网计划得到正式落实,给打通丝绸之路经济带营造了国际合作空间。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提出,要将“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开始运营的渝新欧铁路线,该线路从重庆经达州-安康-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比利时,目前的运行时间大致为16天。2015年沿途各国设备改造后,中国西部到欧盟各国的全程运行时间将缩短至12天以内。
目前,除了重庆,郑州、成都、武汉等地都在相继抢夺对欧新丝绸之路的铁路通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疆作为我国面向中亚、西亚开放的平台,有望在未来七、八年之内形成三条战略性国际铁路大通道,其中中吉乌铁路和中巴铁路即将全面开工,预计“十三五”期间建成。这意味着曾经依靠古老“丝绸之路”与外界相连的新疆,即将迎来一轮新的铁路建设高潮,不但为已经掀起大发展热潮的中国西部注入了提速发展的新动力,而且将有力地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成和繁荣。
将来,不止是铁路货运走向国际,去往欧洲的“新丝绸之路”,也会出现更多的直达国外某个城市的客运线路。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边乘坐着国内的动车,一边欣赏着铁路沿线的异国风光,开放的中国铁路将更加国际化。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