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从上海铁路局获悉,从9月1日起,该局管内客运车站和旅客列车,对无票或持无效车票乘车等行为,一经查实,除了按规定补票,核收手续费以外,加收已乘区间应补票价50%的票款,同时,将故意逃票人员信息反馈地方个人征信管理机构。(来源:新华日报)
铁路部门在严抓逃票的行动中,将故意逃票行为与诚信挂钩。笔者认为,此为“妙招”。此举不仅表达出铁路严抓逃票行为的决心,还体现了在面对“老问题”时,铁路部门改革创新的积极主动性。
逃票是指以违法之方式少付或规避应付的费用。相对于汽车、飞机或旅游景区的逃票行为,逃票搭乘火车的情况更为严重。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高铁的开通,逃票坐火车的情况也由普铁蔓延到了高铁上。
为何逃票这种违法不道德的行为,不仅屡禁不止还愈发愈烈?笔者认为,主要有社会风气、管理方法、客观因素三个方面的原因。铁路部门要想有效杜绝的逃票行为,就必须针对上述现象“对症下药”。
首先,做好乘车购票宣传教育工作,让百姓从思想上杜绝逃票行为。火车票不仅是旅客乘车的凭证,还是旅客保险和运输合同的重要凭证。旅客唯有购买车票才能享有各项保障权益。逃票既是对正常购票旅客权益的一种侵害,同时自身的权益也无法得到保证。我们必须意识到逃票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一些逃票者不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觉得逃票“光荣”,更有甚者在网络上发布所谓的“逃票经验”、“逃票攻略”败坏社会风气。针对这种现象,铁路部门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还需与相关部门联手,共同净化网络空间。树新风、扬正气,共同打击歪风邪气传播正能量。
其次,加强各个环节检票验票工作,在源头上控制逃票行为的发生。充分利用进站口、候车室入口、候车室检查票口等火车站内的“咽喉”部位。采取“逐级验票”的方式,查验车票。这样一来,不仅能有效的防止漏检的情况发生,在各环节的检票过程中,也能对该环节的工作起到互助的作用。比如:在进站安检处检验车票,既能掌握旅客的乘车信息,又能核对旅客身份;进入候车室时检验车票,能正确的引导旅客候车,起到协助分散客流的作用。此外,在春节、黄金周等客流高峰期,安排检票员在列车即将进站时,进入候车区提前进行检票工作,能提高旅客进入月台的速度,防止拥挤踩踏险情的发生。
由此可见,“逐级验票”能大大增强检验车票的有效性,减少漏检的情况发生。而且,在任意一个环节查到无票旅客也可以及时的劝说其立刻补票,避免了上车集中补票情况的发生。
最后,创新管理模式提高逃票成本,让恶意逃票者不愿逃、不敢逃。逃票者之所有敢逃,归根结底还是惩罚力度不够。过去,逃票者被抓住后一般都是交点手续费补个票就完事了。此次铁路部门推行的将逃票行为与个人诚信挂钩措施,就明显提高了逃票成本。
当今社会,个人信誉问题直接影响到贷款上学、买车、买房等一系列问题,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个人信誉。当逃票与诚信挂钩后,肯定会有不少人会三思而后行了。
事实上,在国外运用信誉来惩罚的措施早有施行。在美国,公民的偷税漏税,都会被写进信用记录,影响到个人信贷与社会福利。这极大提高了人们缴纳税务上的自觉性,遏制了不检点陋行。
在我国,前几年为了遏制酒驾和恶性交通违章,一些地方也出台了与个人信誉相关的惩罚措施。从现在明显转好的全国酒驾情况来看,“信誉约束”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逃票与诚信挂钩后,逃票现象会减少,乘车次序也将逐步好起来。
无论是教育宣传还是加强管理,都是铁路部门针对逃票行为的措施。个人认为这些措施都是逼不得已的被动行为。要想真正实现文明乘车,还得从自我做起,诚信乘车拒绝逃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