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到地方,从路内到路外,对民间资本投资铁路都有很大的期望,同时民资对进入铁路等垄断领域的呼声也不断高涨,近些年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然而面对1.5万亿元的铁路在建工程‘蛋糕’,民资进入铁路的意愿仍然严重不足。”(全景财经9月16日)
自从前几天新闻报道铁总上半年亏损65亿,又引发了社会对铁总的关注。铁总不是改革了吗?为啥还亏损的这么惊醒动魄?亏损额竟然高达65亿元。
对铁总而言,铁路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本支撑,又不可能因为资金的缺乏而放弃对铁路发展的投入。但目前困扰铁总发展的恰恰是资本的负担。根据铁路建设的特性,铁路建设对资金需求量大,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然而铁路建设投资周期长、见效慢,投资回报率低,如此循环,铁路能不负债累累吗?
仔细想想,铁路就真的无米下锅了吗?铁总自今年开始实行了改革,获得了大众的支持,但在大众眼中改革还需要向市场化更进一步,因为如果改革不彻底,铁总的依附国家心理还会存在,曾经盛传的铁总要求国家减免债务就是实例。对铁总来说,改革更重要的是向市场化要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不向娘家要下锅米,所以市场化不能做成面子工程。
比较重要的突破点就是改革铁路融资体制,引进民间资本。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其中包括形成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支线铁路、城际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所有权、经营权率先向社会资本开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既有干线铁路。这是继铁道部政企分开后,铁路领域又一项重大改革部署。
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财务报表显示,目前铁路在建工程高达1.5万亿元。业内人士称,如果民资能够分享,那么这1 .5万亿元工程项目就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如果仍然通过银行贷款、发债的形式来解决,将无疑是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沉重包袱。一个企业有资源但是没有合理利用,这就好比一个人空有一座金山,但是不会采掘,多么让人着急啊?
所以对铁总而言,如何让金山合理利用,以此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是个任重道远的问题。但恰恰是脚踏实地努力的过程,才是最美丽的中国梦。(王冠)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