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为引导旅客增强购票计划性,方便更多旅客购票出行,铁路部门将实施梯次退票方案。即票面乘车站开车前48小时以上的,退票时收取票价5%的退票费;开车前24小时以上、不足48小时的,退票时收取票价10%的退票费;开车前不足24小时的,退票时收取票价20%退票费。 

退票政策一推出,不少民众首先的反应是:铁路开始变相涨价了,于2011年9月25日实施的5%的退票费即将作故,铁路部门是不是回到了固步自封,自唱自乐的状态下?

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一票难求”的现象每年都在上演。为了能及时回家,人们各显神勇,重复购票者不在少数,铁路部门从20%的退票手续费下调至5%,为旅客节省了出行费用,也赢得了社会一片喝彩声。

凡事总有好坏两面。据统计,2013年1月1日至7月15日,全国铁路日均退票量同比增加77.6%。铁路退票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退票量随客流增加而增加,越是客流高峰,退票量越大。二是退票时间集中在开车前24小时以内,增加了这类车票发售的难度,造成了铁路运力资源的浪费。同时,退票费下降,给“黄牛党”也带来了实惠,他们先利用收集来的身份证大量购买紧俏车次的车票,等找到需求的旅客后,再上网退票,利用真正出行旅客的身份证重新购买退回的票额,进行高价倒买。如找不到需求的旅客,即使全退损失也不大。铁路部门虽然对退回的票额重新进行分配,并不是立即进行上网发售,但“黄牛党”知道是有票的,他们购买到票的机会比普通旅客的概率还是要大的多。

这次实行全国通退通签,是铁路部门适应市场,推行惠民政策又一措施。调整退票手续费,重要的是引导旅客增强购票计划性,避免造成铁路运力浪费,从另一方面,对于遏制“黄牛党”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新政策的推行,是适应市场的积极调整,它并没实行“一棒子打死”政策,而是利用经济杠杆的原理,让消费者理性选择,使铁路运力得到合理分配利用。当然,任何一项新政策的实施,都需要经过调整、适应,铁路部门根据社会需要调整政策,是对市场变化的积极应对,是走向市场的积极态度,在铁路总公司改革前行的道路上,需要这种自我反省的心态,需要这种自我调整,不断改善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