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面对“二等座供不应求、高等座资源闲置”的情况,铁路只能守着价格、盯着计划,看着市场白白流失。如今,“铁老大”也在暑运旺季打出了“促销牌”,降价揽客。(7月19日 人民日报)

今年的暑运与往年都不同,细心的人或许会发现今年的车票出现了细微的变化,购票的方式也在发生着转变。中国的企业转型模式已经很好的由铁路来“代言“,中国铁路作为一家新兴的国家企业,承担着拉动国民经济内需和改革转型的双重任务。今年,对于铁路系统而言无疑是极具挑战的一年,那么我们都能够从迎接铁路的暑运中看出什么呢?

看点一:加开多趟高铁,增加班次,对于普快等列车不进行取消,实行高铁中有普快,两种运营方式并行的措施,从中我们看出铁路在解决运力难的问题上正在寻求突破口且依然能够保持其公益性。高铁的出现,可以称得上是铁路运力的“救星”,透过高铁的高速运行在时间上换取运力的增加,或许以前三小时能够运输七节车厢的旅客,现在三个小时能够运输21节车厢的旅客,在运力上的翻倍使得更多的人猜测普快一类的是否会取消呢?诚然,我们中国大地上能够解决运力难的最好办法就是将高铁派往各地区,不过取消现有的方式让所有人都去坐高铁这其实是不现实的,因为更多的人会选择亲民价格的普快,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低廉的价格。鉴于此,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七月的大调图中不仅没有取消,反而增加了一些地区的普快,普快的不取消也有现实意义,对于普快来说,其优势就在于可以很方便的加挂车厢,所以用高铁的速度与普快的运输量相结合是长途汽车与小汽车完美的结合,体现出铁路改革中的变与不变。

看点二:继续实行车票优惠价格,在此基础上推出了高铁票的打折,在普快中保持公益性,在高铁中降低贵族性,让高铁融入人们的生活,从这当中我们可以看出铁路正在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市场化价格路线图。车票,毫无疑问的成为铁路改革中最大的话题,正是因为其敏感程度造成了许多的困扰,铁路市场化之路该如何走?或许,今年的暑运我们已经得到了最佳的答案,铁路部门对于普快中的一些线路实行七到八折的大力度优惠,保持学生票、民工团体票的公益性,让铁路成为企业后继续成为“人民铁道”,社会廉价交通的代表。高铁票价也首次推出打折,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曾经被定义为“贵族”交通,精英交通的高铁向着平民走去,或许我们应当重新认识高铁,我们会发现它已经不再“高”而是平民,体现出铁路票价市场化改革已经寻找到最佳途径。

看点三:推出各类便民售票新“窗口”,改变售票网站的兼容性问题,提高承受能力,在货运方面从等进来到走出去,使用各大微博推出不同的暑期游讯息,从各类亲民的服务以及积极转变自身模式的态度中看出铁路正在逐步走下神坛,从群众的内心深处期待改变自身形象。在暑运期间,铁路部门与东方信息苑继续合作加强12306合作,将售票窗口“搬进”校门口方便学生,将自助售票窗口“抬进”各大超市、医院方便旅客。在货运方面,“门到门”的服务让铁路从等待到主动出击,这一模式的变化迅速的让铁路货运量止跌回升,充分的证明了这项政策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从以上三点看出我们不难看出,这次暑运铁路从增加运力、价格优惠、便民服务等多个角度来迎接这次大考,用真情、真意、真诚来迎接暑运。笔者相信:用这“三味真火”将会炼出一个全新的企业,就如它现在用的名字一样:铁路总公司,总将人民的期待化作实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