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是丘陵地带,山间的蚰蜒小路尚有,能并行两个人的道路都很少见。然而恰恰是这样的蜿蜒曲折中,却有一条铁路横卧在故乡的山水之间。

大约是三十多年前了,年幼的我们在寂静的夜晚常常能听到“呜呜”的声音,询问父母,得到的答案是三张茂有个火车站,火车快到站了,就不停地叫唤。三张茂、火车、火车站……多么陌生又神秘的名称,那时,小小的心眼里很渴望能应火车的呼喊去坐上一回。火车是什么样子呢?想象中,像电影里看过的一样,喷着浓浓的烟雾,有着长长的身体,开动起来喘着粗气“光机光机”地响。

终于,在一个梦一样的夏天里,母亲说带我去坐火车到三姨母家里去。天一明,我背了母亲亲手缝的花布书包,里面装上一个煎饼和两块咸鱼,跟着母亲出发了。走着走着,太阳露红了,天气慢慢地热起来,汗水贴着额头密密地钻出来,脖子里也开始有汗,我不禁有些急躁,问母亲怎么还不到车站。母亲指指看不见的远处说:“快了,快了,过了这个山头就到了。”就在快了之后,又走了我吃完煎饼并咸鱼,且又感到饿了的时间才看见火车站的影子。

车站就是一个硬硬的牌子,上面写着几个红色的字,字的两边各有两个箭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牌子后面是一处大房子,比家里的草屋宽、高、长,撒开脚跑也够跑上喝一碗饭的功夫。房子里有两个小小的窗口,许多人围成一堆堵住了窗子,也看不见里面有什么好东西。母亲嘱咐我别乱跑后,也去堵在那扇窗口前了。等我把大房子的前后左右都用脚跑了好几遍,母亲开始急切地催促我,说是火车来了,赶紧上车。一群人像被赶的鸭鹅向一个方向乱跑,母亲紧紧地拽着我的手,跟着人流向前拥。终于到了火车跟前。透过一条又一条粗细不同的腿,我看见真的火车了!原来车厢的通体是绿色的,一个一个方格样的玻璃窗,粘在铁道上的是一个一个圆圆的、亮光光的轮子……还没等我细细看清,随着母亲的拖拽,我就站在了火车里。车厢里很宽阔,几乎和我们的草屋一样大的空间,一排排的木头椅子两两相对,中间伸出方方正正的一块木板。

在那么多的人流中,母亲居然找了个位子坐了下来。我挤在母亲身边,仔细地听着火车内外的各种声音嘁嘁喳喳、咣当咣当、呼噜呼噜……随着一声巨响,火车开始动了,慢慢的似乎越来越快,我的头跟着火车的晃动左右摇了起来,终于,头歪在母亲的怀里,眼睛睁不开了,不知道火车开向了哪里。

年逾不惑,我翻查资料,找到了这样一段话,抄在下面:三张茂是一个京沪线上的铁路车站,建于1942年,目前为四等站。办理旅客乘降,不办理行李、包裹托运,不办理货运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