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轨道15号线廖家溪轨道专用桥挂吊一体装置获中国铁建“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
9月23日,从《中国铁建2024年度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评选结果》中获悉:由中国铁建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总承包部科技团队研发的“廖家溪轨道专用桥挂吊一体装置”获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
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廖家溪轨道专用桥,大桥全长804.9米,跨嘉陵江,与礼嘉嘉陵江大桥对孔布置,主墩墩身高72米,主跨245米,桥面宽度为13.6米,是全线的重难点、关键控制性工程,堪称“神洲第一桥”。
杨振(右1)与团队成员在研究挂吊一体装置方案
大桥采用钢斜撑空腹连续刚构的结构形式,在国内轨道交通桥梁建设中尚属首例,钢混混合式刚构桥常规施工方法为先施工下弦钢斜撑节段,后施工对应的上弦混凝土节段,施工周期长,上下交叉作业安全风险高,且普通挂篮结合汽车起重机吊装易受施工空间限制,经济性差。为研发“大桥挂吊一体装置”关键技术,总承包部副指挥长兼总工程师杨振在总承包部指挥长李兵、党支部书记王向平等领导的重视支持下,他组织由中国铁建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总承包部、中铁建重庆投资集团、重庆交通大学、中铁建大桥局集团三公司等单位联合组成的科技研发团队,围绕“大桥挂吊一体装置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立项研发。经过团队探索研究,挂吊一体装置在挂篮主桁架上方设置一台吊机形成吊装系统,吊装系统包含天车及吊具系统,可用于下弦钢斜撑吊装施工;通过对挂篮的改进,同时满足上弦箱梁和下弦钢斜撑施工。
改进的挂吊一体装置
改进的挂吊一体装置优化了现场施工,减少施工临时钢平台及大型起重机械投入,极大地降低施工成本,同时缩短施工工期,保障了现场安全。研发成果的应用,促进了“挂吊一体式”工装的生产运用,三角区合龙施工技术的提升及受力体系转化的可控性。采用“挂吊一体式”挂篮进行施工,确保了P1、P2墩进行上弦箱梁施工,同时下弦钢斜撑顺利安装。不仅指导本桥施工,突破了三角区域关键技术,确保了三角区顺利合龙,为大桥全面合龙打下了坚实基础,对后续类似桥梁施工亦具有指导性作用。
(唐天东 林赤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正式开通运营09:51
- 突出标准引领:持续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11:20
- 2023第十六届轨道交通与城市国际峰会圆满02:03
- 陕铁职院:深化产教融合,打造产业升级创09:42
- 广东省“千企兴千村”(粤东)消费帮扶助06:5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