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炎诚)昨晚,我看完了《731》这部电影,像一记警钟敲醒了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每一分每一秒都沉重如铅,让我在震撼、悲痛与警醒中,读懂了历史记忆背后的千钧重量。

当《731》的镜头缓缓拉开,黑白影像里关东军731部队的营区轮廓逐渐清晰,那些生锈的实验器械、泛黄的档案文书,瞬间将我拽入那段浸满血泪的黑暗岁月。这部纪录片没有刻意渲染血腥,却用平实的史料和幸存者口述,揭开了人类文明史上最丑陋的伤疤。纪录片中,最让人心如刀绞的是幸存者的讲述。一位老人颤抖着掀起衣袖,手臂上蜿蜒的疤痕如蛇形般狰狞,那是被强行注射细菌试剂后留下的永久印记。“他们说只是打一针,可后来全身烂得流脓,好多人没挺过来。”老人的声音嘶哑,眼神里的恐惧穿越数十年光阴,依旧清晰可见。还有孩童被关在密闭舱内进行毒气实验、活人被直接解剖获取新鲜标本的史实,每一个细节都在控诉731部队反人类的暴行,他们将活生生的人称为“材料”,在毫无麻醉的情况下进行各类惨绝人寰的实验,仅已知的受害者就超过3000人,而实际数字或许永远淹没在历史尘埃中。 

更令人齿冷的是,这群施暴者在战败后销毁证据、掩盖罪行,许多核心成员竟凭借掌握的实验数据被西方国家庇护,逃脱了正义的审判。纪录片中展示的残留档案里,密密麻麻的文字记录着实验参数,字里行间却看不到一丝对生命的敬畏。这种对人权的践踏、对文明的背叛,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犯罪,更是对全人类良知的挑战。战败前夕,731部队为销毁罪证,炸毁了大部分实验设施,焚烧了数万份档案,甚至将携带细菌的动物释放到民间,导致战后多地爆发瘟疫。而部队核心成员却凭借掌握的实验数据与西方国家达成交易,不仅逃脱了东京审判的制裁,更有人摇身一变成为战后医学界的权威。这种对正义的亵渎、对良知的背弃,让我深刻意识到,战争的残酷不仅在于炮火中的牺牲,更在于这种披着科学外衣的系统性犯罪,它彻底击穿了人类文明的底线。

观影过程中,数次有泪水模糊视线,不是因为画面的惊悚,而是因为那些无辜者的绝望与无助,以及施暴者的冷血与嚣张。曾以为战争的残酷在于炮火连天,却不知有一种罪恶,比战场厮杀更令人发指,它披着科学研究的外衣,行着屠戮生命之实,将人性的黑暗演绎到了极致。而这段历史曾长期被刻意隐瞒,更让我深刻意识到,铭记真相从来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我们主动去追寻、去传承的责任。

观影过后,我忽然明白,纪录片的意义不仅是还原历史,更是为了唤醒每一个观者的警醒。731部队的暴行不是孤立的历史事件,通过观看警示我们,当强权凌驾于人性之上,当科学脱离了道德的约束,文明的堤坝便会溃决。而如今的我们,虽身处和平年代,却不能忘记那段历史留下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就会受欺。

铭记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那些在实验中逝去的冤魂,他们未完成的生命,理应成为我们守护正义的动力;那些血淋淋的史实,理应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警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可以书写未来,以史为鉴,坚定自强的信念,用知识武装头脑,用奋斗强大国家,让曾经的苦难不再重演。

《731》警醒我们,这份安宁正是无数先辈用鲜血换来的,但影片中揭示的“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依旧振聋发聩。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党员,我们虽身处和平年代,却不能丢掉历史赋予的责任与使命。铭记731部队的暴行,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汲取自强的力量。就像影片结尾,幸存的老人所说:“我活着讲出这些事,不是要恨谁,是希望你们再也不用经历这些。”这份期盼,正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在工作中,我们应秉持严谨务实的态度,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工作质量,以专业能力筑牢岗位防线;在学习中,我们应保持求知若渴的热情,用知识武装头脑,以创新思维突破发展瓶颈;在生活中,我们应传承先辈的坚韧品格,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诱惑面前守底线,以正直品格践行初心。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带着这份铭记前行,既不辜负先辈的牺牲,也不辜负时代的馈赠,用实际行动守护好这片历经沧桑却愈发坚韧的土地,让“吾辈自强”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