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记者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河北省交通运输厅专场上获悉,“十四五”时期,河北连接京津的铁路达到26条,“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加速度。(长城网 11月12日)

雄安新区展现建设高度。“四纵三横”高速公路大动脉全面打通,串联起国家级新区的骨架。京雄城际铁路通车,以及多条高速公路和普通干线公路建成投用,共同构成了一个便捷高效、内联外通的综合交通网。常有老人说:“要想富,先修路。”就比如在上海浦东新区在开发初期,浦东与浦西仅靠轮渡和有限的隧道连接,严重制约发展。通过先后建成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延安东路隧道,并最终建设了密集的地铁网络和浦东国际机场,形成了“大桥、隧道、地铁、机潮联动的立体交通体系,这才有力支撑了陆家嘴金融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崛起。雄安新区的交通网建设,为雄安新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路网数据展示协同广度。连接京津的铁路达26条,衔接京津的干线公路接口达80个,并基本消除了跨区域瓶颈路段。这些具体数据和成果表明,交通领域率先突破了行政壁垒,构建起了密集、顺畅的区域交通网,为人员、物资的流动提供了极大便利,深化了区域协同。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和关键支撑,以长三角地区的“同城化”效应为例,以上海为中心,长三角已建成通沪铁路、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杭绍台高铁等一大批跨区域项目。这些设施使得苏州、嘉兴、南通等城市与上海的通勤时间缩短至半小时左右,催生了大量的“跨省上班族”,形成了深刻的“同城化”生活和经济模式。充分证明了交通一体化是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功能互补的首要前提。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交通网打破地域隔阂,使“跨区域上班”不再是麻烦。

惠民政策展示发展温度。交通建设成果惠及于民,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与惠民政策,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通勤定制快巴”的开通精准服务环京通勤人群;“旅游包车高速免费”政策直接为公众节省了出行成本,这些措施不仅方便了民众,提升了获得感,增加了社会满意度,也刺激了消费和区域活力,体现了交通发展的“以人为本”和综合效益。

现代化的交通体系,不仅是连接地理空间的桥梁,更是打通发展脉络、温暖人民心田的纽带。未来,将有更多便捷的交通网络,以其磅礴之力,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无限动能,托举着中国经济走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