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在哈尔滨西开往北京的G902次列车上,萌娃们手持彩色蜡笔,在特制的“萌虎”涂色卡上精心描绘,欢声笑语回荡在“萌虎”主题列车上。
主题列车的巧思,藏在细节的温度里。以 “龙江冰雪蓝” 为基调的车厢中,“京京”“哈哈” 卡通虎爬上窗花与行李架,餐车吧台的虎形装饰与非遗剪纸体验区相映成趣。萌娃们的涂色游戏看似简单,实则是铁路部门对亲子出行需求的精准回应。正如广铁 “童趣车厢” 用玩具墙与绘本缓解家长看护压力那般,G902 次列车的涂色卡与互动活动,让 4 个半小时的旅程变成了可触摸、可参与的文化体验。
更值得称道的是,这场 “移动的童话” 始终锚定地域文化根脉。东北虎作为龙江生态名片,通过卡通形象、科普讲解与手工体验完成了生动转译。当孩子们为涂色卡填上自己心中的虎纹,当旅客在 “东北虎非遗馆” 亲手剪出窗花,高铁便不再是冰冷的交通工具,而成为地域文化传播的流动载体。这种“文化+服务”的创新,让“上午喝格瓦斯,下午吃烤鸭”的时空跨越,更添了文化交融的暖意。
从 “00 后” 乘务员的微笑服务到主题车厢的沉浸式设计,铁路服务的升级从未停留在表面。萌娃手中的涂色卡,本质上是公共服务对个体需求的温柔回应 —— 它既满足了儿童的天性需求,又让文化传播变得亲切可感。这种兼顾功能性与情感价值的创新,恰是 “以人为本” 理念最生动的实践。
当列车穿越山河,涂色卡上的 “萌虎” 或许会褪色,但孩子们的笑声与文化记忆终将留存。这趟飞驰的 “萌虎列车” 证明,公共服务的温度,正藏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里,让每一段旅程都成为温暖的文化印记。(姬晓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