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清晨,在京港高速铁路雄安至商丘段衡水枢纽工程现场,经过880名建设者近9小时的鏖战,第二组42号道岔精准插入既有石济客专衡水北站下行线。
这场深夜至黎明的工程攻坚,是对中国高铁建设实力的生动注解。在既有运营线路上插入大号码道岔,犹如在疾驰的列车旁进行精密手术,既要确保施工安全,又要保证既有线路后续运营不受影响。
建设团队创新性采用场外拼装焊接与远距离纵移方案,破解了场地狭窄的制约;通过液压动力精准同步横移系统,实现了 "零误差" 安装就位的严苛标准。从锯轨、清砟到线路拆除、道岔插入,每一道工序环环相扣,每一次操作精准无误,880 名建设者用专业与坚守,将工程难题转化为技术亮点,彰显了中国基建的精细化水准。
这组道岔的成功插入,更是国家 "八纵八横" 高铁网织密进程中的关键一扣。京港高铁雄商段北连雄安、南抵商丘,552.5 公里正线串联起京津冀与中原腹地;石济客专则东接齐鲁、西通晋陕,是横向交通的重要脉络。两条干线在衡水枢纽的牵手,打破了区域交通的 "孤岛效应",使雄安新区的辐射力通过高铁网络向南延伸,让长三角、珠三角的发展动能借助通道向北传导。待全线通车后,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将沿着这条新通道加速流动,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从雄安枢纽 42 号道岔插铺到衡水枢纽的精准对接,类似的工程实践不断积累,推动中国高铁建设技术持续领跑世界。 道岔虽小,关乎全局;节点虽微,连着未来。衡水枢纽的这次精准对接,是京港高铁雄商段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交通强国战略的生动实践。当更多这样的 "钢铁关节" 在神州大地上精准咬合,一张覆盖更广、效率更高的高铁网络正加速成型,它将不仅缩短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更将拉近区域发展的差距,为高质量发展铺就坚实轨道。(黄瑞)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