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17日,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满两年,累计发送旅客超1200万人次,单日最高旅客发送量达2.67万人次,动车组列车安全运行超565万公里,运输安全平稳有序,服务品质不断提升,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雅万高铁的核心价值,藏在普通民众的日常改变里。中印尼运营团队没有简单复制 “中国模式”,而是深耕本土需求:针对印尼不同收入群体,推出灵活浮动票价体系,让高铁既服务商务旅客,也惠及工薪阶层;在支付方式上,既支持互联网购票,保留传统窗口服务,更接入当地主流电子钱包,85% 的购票率背后,是对多元需求的精准回应。

这条钢铁动脉更在重塑爪哇岛的经济格局。高铁开通后,卡拉旺站周边的工业园区与雅加达港口、机场形成 “一小时物流圈”,外资企业纷至沓来,当地制造业就业岗位同比增长 23%;万隆帕达拉朗站辐射的商圈里,民宿、餐饮、零售业态蓬勃生长,数百家中小微企业在此扎根。“高铁 + 文旅” 的融合效应尤为显著,周末短途游带动沿线民宿预订量同比翻倍,车站周边土地价值稳步提升,以交通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新模式,为印尼城镇化提供了全新思路。更难得的是,雅万高铁人均每公里碳排放仅 6.9 克,远低于燃油车,在满足印尼基建需求的同时,守护了爪哇岛的生态底色,实现了发展与环保的平衡。

雅万高铁的深层意义,在于它搭建了中印尼合作的信任桥梁。面对印尼多雨、地震频发的自然环境,中方团队针对性升级防灾监测系统,建立 “预警 - 响应 - 处置” 全链条预案,565 万公里零重大事故的安全纪录,是技术实力的最好证明,它 “为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合作树立了范本,证明不同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能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

两年来,雅万高铁的日均开行列车从 14 列增至 62 列,客流规模持续攀升,市场的认可印证了其价值。它承载的,早已不止是 142.3 公里的钢轨长度,更是中印尼两国元首共识的落地,是 “一带一路” 互联互通的实践,是不同国家在协作中迈向共同发展的缩影。(姬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