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兰张高铁兰武段正式开通运营,兰州市永登县,这个地处西北、常住人口不到30万的小县城,结束了不通高铁的历史。(10月11日北京日报)
如今,随着高铁网络不断向县域和乡村延伸,这份“盼头”正悄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赚头”。一座座高铁站拔地而起,不仅缩短了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更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为广袤农村注入发展动能。
高铁如笔,勾勒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坚实骨架。高铁像一条“黄金走廊”,激活了沿线地区的经济潜能。雄商高铁途经3省9市25县(区),投入运营后将填补河北中南部与鲁西、豫东地区的高铁空白,推动沿线3800万人口迈入“高铁经济圈”,推动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形成协同发展共同体。当一座座县级小城悄然融入全国高铁网络,人才、资本、技术开始双向奔赴、自由涌流。城市的先进理念与管理智慧顺轨下乡,为乡土注入活力。
高铁设站,描绘出产业振兴的斑斓图景。交通的跃升催生新业态,激荡新动能。许多曾经闭塞偏远的乡镇,因高铁设站而迎来历史性转机,特色农产品搭乘冷链物流快车直抵都市餐桌,乡村旅游借势升温成为“诗与远方”的新选择,电商直播基地在田间地头拔地而起,数字浪潮涌入阡陌之间。广西三江南站助力侗乡文旅走向全国;广西横州依托高铁站,让茉莉花香飘千里……车站周边逐渐形成集商贸、物流、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带动就业增长与产业升级。这种“站点经济”模式,正重塑城乡产业布局,推动资源由单向流动转向双向赋能。一“站”激活一“域”,一“线”带动一“片”。
高铁设站,细腻润出一站一特色。高铁站本身也成为乡村现代化的重要象征。设计融入地域文化元素的站房,不仅提升了城镇形象,更成为地方文旅的“第一窗口”。例如,浙江安吉高铁站以竹韵为设计理念,云南双江站展现傣族风情……高铁车站不止于功能布局的优化,更在于对地域文脉的深度挖掘与当代转译。设计师们以土地为纸、文化为墨,将山河记忆、民俗风情、时代精神熔铸于建筑语言之中。每一座车站,都成为可阅读的县城名片,可感知的文化地标。
一条铁轨,串起城乡两端;一趟列车,载动万家希望。从“盼头”到“赚头”,高铁站以其强大的辐射力与整合力,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一步步照进现实,为广袤乡村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李晓花)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