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0时22分,一列满载32台小汽车的货运班列从拉萨西站缓缓驶出,开往兰州东川货常该班列的开行为构建高效绿色现代物流体系、提升区域综合物流服务能力注入强劲动能。
长期以来,高原物流受制于自然条件与运输模式,“时效慢、等待久” 成为突出痛点。以往出藏小汽车托运需凑齐八九台车辆才能发运,车主往往要等待 1 至 4 天,全程运输耗时更是长达七八天。这趟 “客车化” 班列的推出,以 “定点、定时、定线” 的运营模式彻底打破了这种被动局面 —— 即便只有一台车也能实现 “随到随装”,上午集结、下午装车、当晚发运,60 小时内即可抵达兰州。这种从 “凑单发车” 到 “定时开行” 的转变,本质上是铁路部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运输供给的精准重构。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这趟班列的开行更彰显了铁路运输的生态价值。青藏高原作为生态敏感区,对物流方式的环保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与公路运输相比,铁路货运具有运量大、碳排放少的天然优势,全封闭式专用车厢不仅能抵御高原极端天气,更能大幅降低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这趟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正是对 “公转铁” 战略的生动践行,为高原地区物流运输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绿色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行动,而是系统的布局。这趟班列通过兰州、西安等枢纽中转分拨,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等热门城市的公铁联运线路,形成了 “铁路干线 + 公路接驳” 的立体物流网络。这种多式联运模式既发挥了铁路长途运输的低碳优势,又兼顾了公路末端配送的灵活性,实现了环保效益与物流效率的有机统一。正如长三角铁路通过班列运输光伏产品践行绿色理念那般,这趟高原班列同样以实际行动诠释了 “绿色物流” 的深刻内涵,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注入了交通动能。(杜光印)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