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9月19日,中老铁路累计开行货物列车突破6万列,货运量超过6760万吨,跨境运输货物超1500万吨,辐射19个国家和地区。这一组组数据,既是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亮眼成绩单,更是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中老铁路作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如今在货运通道方面,正加速向国际物流枢纽升级。“澜湄快线”等国际货运班列产品不断丰富,铁路部门积极探索“中老铁路+中欧班列”等联运模式,将运输时间压缩至15天左右,无论是云南水果走出国门,还是东南亚榴莲、山竹直达昆明,极大提升了中老、东盟乃至欧亚之间的通达效率,互联互通的物流格局正在打通区域经济的动脉,改变着千万消费者的日常。与此同时,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南下,热带水果、农产品北上,一列列列车串联起产业链、供应链,也带动着跨境贸易新生态。

跨境货物列车每日开行数量由开通初期的2列增加到目前常态18列,列车牵引吨数由2000吨增至2800吨。这是中国铁路不断提效扩能的缩影。更重要的是,这不仅是货物在流动,更是发展机会在流动。随着铁路现代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中老铁路将成为更多国家、更多企业走向世界的坚实依托。这条南向大通道,正在从“运输线”成长为“发展线”,让区域合作更加紧密,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区域。

(裴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