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天高云淡,阵阵清风拂过千里浩吉。9月10日正午,一列万吨电煤列车从榆林开出,经延安,风驰电掣,一路南下。

作为我国“北煤南运”的战略大通道,浩吉铁路的每一次脉动都牵动着经济社会的神经。从榆林到华南,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每年将数亿吨 “工业食粮” 精准送达需求终端。当秋意渐浓,北方供暖季的脚步渐近,这列南下的电煤列车便有了更厚重的使命 ,它是提前储备的“温暖底气”,是应对能源需求波动的“稳定器”。在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这样的运输场景更显珍贵:既需兼顾绿色发展的长远目标,又要筑牢当下能源供应的根基,浩吉铁路正是平衡二者的关键支点,让 “保供稳价” 的承诺在铁轨延伸中落地生根。

驾驶室里的每一次操作,都是对责任的生动诠释。司机紧握自阀手柄的力度里,藏着对“安全”二字的千钧敬畏;精准扳动调速手柄的弧度中,凝结着对长大下坡道的毫米级把控。在浩吉铁路上,有无数个这样的身影在晨曦与暮色中接力:他们熟悉每一段钢轨的起伏,清楚每一处信号的含义,把个人的技术与经验,融入到万吨列车的平稳运行中。这种 “在岗一分钟,负责六十秒” 的坚守,让冰冷的钢铁设备有了人文温度,也让能源运输的宏大叙事有了最鲜活的注脚, 正是这些平凡岗位上的专注与执着,托举起千家万户的灯火通明。

秋风吹过铁轨,带来丰收的讯息。在浩吉铁路上,每一趟列车的出发都意味着一次承诺的践行,每一次抵达都见证着一份责任的完成。当更多“煤龙”在这条能源大动脉上奔涌,它们不仅将温暖送入寻常百姓家,更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姬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