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17时许,一列满载汽车配件、电子产品、日用百货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阿拉山口国境站驶出,驶向波兰马拉舍维奇。截至当日,阿拉山口国境站今年通行中欧班列超5000列,为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阿拉山口国境站的中欧班列通行量持续攀升,绝非偶然。从运输品类看,汽车配件、电子产品、日用百货等 “中国制造” 源源不断输出,同时木材、矿产、机械设备等原材料和商品也借此通道进入国内,形成了双向流动的贸易格局。这种全品类、多方向的运输态势,既满足了沿线国家的生产生活需求,也让中国与欧洲及中亚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联系更加紧密。
5000 列的背后,是通关效率的持续优化和服务能力的不断升级。阿拉山口国境站积极协调海关、铁路等部门,通过推行 “一站式” 通关、智能验关等举措,大幅缩短了班列滞留时间。如今,班列在口岸的通关流程更加顺畅,运输时效显著提升,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同时,针对不同货物的特性,铁路部门还提供定制化运输方案,确保货物安全、高效抵达目的地,这些精细化服务让中欧班列的竞争力日益凸显。
中欧班列的高频次通行,更是 “一带一路” 倡议深入人心的生动写照。自中欧班列开行以来,阿拉山口作为关键节点,见证了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往来的不断深化。5000 列的通行量,意味着更多的商品实现了跨洲流动,更多的合作项目得以落地,更多的就业机会被创造。这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为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助力,实现了互利共赢。(姬晓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