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8月22日,中央宣传部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第七届“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责任担当篇。在这些闪亮的名字中,有坚守世界高铁之巅十二载的陈永红,也有深耕铁路焊接技术二十余年的王中美。
而在中国铁路网络背后,正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一线工作者,用毫米级的精准坚守,保障着中国高铁的安全运营。
“最美铁路人”评选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七届,成为展示铁路行业风采的重要窗口。本届发布的十位“最美铁路人”中,有通信工、货装值班员、动车组司机、列车长等各种岗位的代表。
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的工长陈永红在海拔3100余米的高寒高原区段工作,空气中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77%,最低温度达零下39摄氏度。
他在这个艰苦环境下一守就是十二年,实现设备“零故障”、安全“零事故”的优异成绩。这样的坚守精神,正是铁路系统无数一线工人的真实写照。
高原上是“陈永红们”用微小足迹构建零事故,而在南方有广州工务大修段有一盏盏深夜里作业的头盔保障着从南至北“奔赴路网”的安全运行。
高铁换轨作业看似粗犷,实则极为精细。每一次施工,我们都要在施工前就做足了准备工作,统筹调度和技术部门联合相关车间提前介入,多次踏勘现场,做好安全预想,强化风险研判。
施工关键环节、标准化作业流程都被细化布置。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确保了高铁运营的安全可靠。
陈永工长有句口头禅:“打铁还需自身硬,业务不好怎么服人?”他因此被工友们称为“鹰眼工长”,能够发现隧道进出口的冰柱、接触网上的细裂纹。铁路人的责任担当不仅体现在技术业务上,更体现在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上。陈永红12年徒步丈量7个隧道群、8座高铁大桥,设备薄弱点、隧道结冰点等关键信息都刻在他的心里。
“人和设备有了感情,舍不得离开,想一直守下去”。这是陈永红的心声,也是千千万万铁路工人的共同信仰。
立足我们广州工务大修段,每次施工前的“红色赋能”施工动员会,组建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设立党员责任岗、红旗责任区,做到安全保障、设备包保、质量盯控全覆盖。这种“求精 求进 求信 求和”的新时代工务大修精神和责任感已经融入到了铁路系统的每一个细胞。
此时,广南联络线的建设正在紧张推进,未来京广高铁、广深港高铁、贵广高铁、南广高铁等铁路线可直达广州市中心。
但在这些钢铁巨龙背后,是无数像陈永红一样的铁路工人,在海拔3100米的高原,或是闷热酷暑的深夜,守护着中国高铁的安全与精确。
他们用脚步丈量铁路,用责任守护安全,用坚守诠释担当——我想这就是中国铁路人的“最美”本色,也是这个新时代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