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一列满载日用百货与汽车配件的中欧班列从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缓缓驶出,驶向德国汉堡。这一天,霍尔果斯铁路口岸正式宣告:今年经此通行的中欧(中亚)班列已突破6000列,较去年提前46天达成这一里程碑式成就 。数字的背后,是钢铁驼队的日夜奔涌,更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铿锵足音,见证着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坚实步伐与互利共赢的合作智慧。
霍尔果斯口岸地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交界,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边陲驿站。而如今,它已蜕变为连接中欧班列西通道的核心枢纽 。截至目前,经该口岸通行的中欧(中亚)班列累计超4.8万列,线路总数达89条,辐射境外18个国家、46个城市和地区,运输商品覆盖服装百货、电子产品、机械配件等200余种品类 。这一惊人规模不仅彰显了中国国际物流网络的蓬勃发展,更标志着霍尔果斯从“通道经济”迈向“枢纽经济”的高质量跃迁。
中欧班列的轰鸣,既是经济动脉的搏动,更是民心相通的桥梁。从中国内陆到欧洲腹地,从繁华都市到中亚小镇,一列列班列如同流动的“超级市潮,将“中国制造”的优质商品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沿线国家,同时也将欧洲的精密仪器、中亚的特色农产品等引入中国市场 。这种双向流通不仅满足了沿线民众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更催生了跨境电商、国际物流等新兴业态,为各国创业者开辟了广阔空间,带动了仓储、加工、贸易等配套产业在沿线城市的集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中欧班列自2013年起步以来,已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发送货物超1100万标箱、货值超4200亿美元,有力保障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开辟了亚欧经贸往来的新格局 。霍尔果斯口岸的持续突破,正是各方携手共商共建共享的生动写照: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沿线国家在跨境通关、运输标准、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深化协作,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等项目的落地,为班列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支撑;海关、铁路、物流企业等多方协同发力,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破解“宽轨与准轨衔接”等技术难题,共同打造出安全、便捷、绿色的国际运输走廊 。
站在6000列的新起点上,霍尔果斯口岸的发展前景令人振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欧班列将继续朝着高效运输、安全治理、多元通道、创新发展四大体系加速迈进 。未来,霍尔果斯将进一步发挥枢纽优势,拓展更多辐射中亚、欧洲的线路,吸引更高附加值货源,推动班列服务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同时,深化与沿线国家在规则标准、通关便利化、绿色物流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国际物流网络,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
6000列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这一数字背后,凝结着无数铁路人、海关关员、物流从业者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沿线各国政府、企业和民众的支持与配合。在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当下,中欧班列的稳健运行与霍尔果斯口岸的持续突破,向世界传递着清晰而坚定的信号:开放合作是时代潮流,互利共赢是人间正道。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所言:“中欧班列不仅承载货物,更承载着希望,连接着中国与欧洲,展现了‘一带一路’合作的速度、活力与中国经济的开放姿态” 。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霍尔果斯站的铁轨上,一列列满载希望的班列正整装待发。6000次鸣笛启程,6000次跨越山海,霍尔果斯口岸用钢铁驼队的轰鸣,在亚欧大陆上镌刻下“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这条由铁轨铺就的“繁荣之路”,不仅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生动缩影,更是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共享发展机遇的光明大道。未来,让我们继续以班列为笔、以合作为墨,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书写更多互利共赢的精彩篇章,让“一带一路”的金色光芒照亮人类共同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