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从淮南到有珠城美誉的蚌埠,没想到会遇到这么多艰难险阻。4年后再回首,竟觉开辟出一条装配式建筑的上坡路。这条路坎坎坷坷,面对一百次挫折后,我们会在第一百零一次成功。因为我们每个人坚守着初心!
安家
我在淮南的工地之家坐落在田家庵区城乡结合部,租住的独栋二楼,小院之外是民居,院内井井有条的住宿、办公、食堂分区设置简单实用。来到珠城,与淮南天壤之别,我们每个人都在尽快适应新环境。在月明街和新民路交叉口一片草木繁茂的土地上安摊建点。三通一平,在李志飞经理带领下很快完成。新家被禹州新城里小区、湖山春晓小区包围,人口密度大、绿色环保文明施工程度高,实时接受公众监督。分段开挖绿网覆盖、夜间减少施工噪音、南北工地大门安排保通员值守、及时与社区居委会沟通协调,一切事情超前统筹,在繁华的闹市区做到和谐共生开好局。“一院一室一墙一站一校一家”的工地之家落成,独具徽派特色的马头墙四合院、四局党建文化室、红色工地文化墙、员工心灵驿站、产业工人夜校、产业工人工地小家,彰显出浓郁的四局先锋文化底蕴,引得当地居民前来观赏,企地关系更加融洽。“万事开头难”在滨湖花园幸福之家成功创建后,路港产业园幸福之家、徐桥安置房幸福之家、科创中心大厦幸福之家、蚌山提升改造项目幸福之家的建设中,兼顾因地制宜、经济实用我们的家园建设理念也迅速落地生根。
科研
创新就是生产力,在公司高层装配式房建,无经验可循的起步阶段,我们竭尽所能鼓励技术与创新,加强人才培养与知识积累。在短短不到2年时间里,不仅实现专业房建人才培育输送也弥补装配式科技空白。为确保构件高精度制造要求,项目加强人员投入,选派技术骨干走进安徽建工嘉和建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落实构件生产前后“三检制”,确保每个构件品质。在超高层吊装施工中,项目开启全景式数联智控,每台塔吊上安装摄像头,让远程操控吊装更安全。施工现场,BIM综合建模防碰撞分析、安全隔离后浇带、安全风险警示线、安全语音播报器等切实起到安全生产严抓强管的效果。“我为项目献良策”“项目管理提升有我”“万众创新”活动中,引导技术骨干与产业工人们“脑力碰撞”创新工艺、绿色环保、节能创效等小改小革层出不穷提质增效,并获多项中铁四局“微创微改”成果奖及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诸如项目QC技术攻关小组成员敏锐的觉察到装配式建筑围护系统是难点所在,为了确保防水和气密性,安全和精确度,在实际施工中反目镜的运用,提升钢筋插入套筒安全性、准确性。在转换层钢筋定位在运用定位钢板,确保安装安全质量。技术人员研发的装配式钢筋套筒出浆口封闭装置,彻底解决浇筑过程的安全环保难题,确保浇筑一次成优,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筑梦
在中铁四局一公司蚌埠房建区域项目部工作生活过的人,我们都活成了筑梦者。在近4年坎坷的追梦征程中,克服重重困难,收获累累硕果。从项目成功创建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首批“红色工地”“绿色工地”“智慧工地”开始,到荣获安徽拾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工地”,团队荣获34项殊荣。我们经历建筑市场经济下行、疫情防控严峻考验、坚定的扛起房建市政“第二曲线”新领域生产经营责任,每个人用光一样的速度飞奔。在我们的意念里,既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更是企业营销排头兵。我们为公众打开一扇展望四局的窗,每个人言行举止展示着企业良好形象。我们怀着这种沉甸甸责任感使命感,在安全风险高、建设标准高、环保要求高、科研技术高的挑战面前,承受各方压力,始终以一种昂扬向上的姿态在乘风破浪勇毅前行。在4年时间里,我们为公司培育输送骨干14人,精心打造厚植蚌埠市场并在安置房、产业园、科技大厦及旧房改造领域里独树一帜,开创《楼建蚌山红》品牌文化。
面度市场新挑战、行业新常态、发展新形势,我们一定要咬牙坚持挺过难关,爬坡过坎后迎接属于我们的灿烂星河。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未来的路漫漫,但只要不迷失航向,就不怕道阻路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