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庞大的铁路运输生产体系中,班组长作为连接管理层与一线职工作业的关键纽带,其能力素质直接关乎安全运输与运营效率。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培训基地以创新为墨,以需求为笔,开启了班组长培训的“智”变革命,通过精准施策、多元创新,为一线职工注入新动能,促进培训由“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
调研“精准导航”,锚定培训“核心圈”
“新设备更新太快,我们对智能化系统的管理总觉得力不从心。”“班组里年轻职工多,沟通方式跟不上,矛盾调解常卡壳。”在车务班组长的调研会上,班组长们你一言我一语,道出了日常管理中的“挠头事”。这是职工培训基地开展“地毯式”调研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培训走出“大水漫灌”的困境,职工培训基地组建专项调研团队,深入站段、车间、班组,通过座谈会、一对一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与近百名班组长面对面交流。从新设备操作到团队管理,从应急处置到政策解读,调研团队详细记录下100余条“痛点”“难点”,最终梳理出“四新技术应用不足”“数字化管理能力欠缺”“沟通协调技巧薄弱”等八大类核心需求,为培训方案的精准设计筑牢了根基。
“以前培训像‘大锅饭’,现在是‘小灶菜’。”一位参与调研的班组长感慨道。这场历时两个月的深度调研,让培训方向从“我们要教什么”转变为“他们需要教什么”,为后续的培训创新找准了发力点。
课程“私人订制”,打造学习“自助餐”
走进职工培训基地教室走廊,一份色彩鲜明的“培训菜单”格外醒目,精益管理、应急处置、办公软件、沟通技巧……5大类23个课程模块如同“菜品”,供学员自主“点单”。这是职工培训基地基于调研结果推出的“定制化培训”新模式。
2025年,班组长培训班从原来的3大专业75期细化为9个专业89期,实现了“专业对专业、岗位对岗位”的精准覆盖。课程设计更是暗藏巧思,针对管理能力短板,引入“班组异常管理”等精益课程;考虑到数字化需求,新增“Excel高级函数”“PPT设计”等实用内容;结合铁路行业特点,强化“非正常行车应急处理”“四新技术应用”等专业模块;同时强化政治理论、消防安全等必修课程,确保培训“既接天线,又接地气”。
“我们货运车间急需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直接在系统上点选了‘非正常应急处理’课程,不到三天就安排好了师资。”新丰车站职教科负责人展示着操作记录,“这种‘按需配送’的模式,比以前节省了至少一半时间。”
师资“双轮驱动”,筑牢教学“压舱石”
“大家看这个案例,班组长在化解职工矛盾时,要注意‘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讲台上,既有高校教授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也有优秀车间主任结合多年经验的实战分享。这是职工培训基地“内外兼修”师资队伍的生动写照。为打破“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职工培训基地构建了“内部+外部”双师资库,内部选拔经验丰富的车间主任、优秀班组长,经层层考核组建兼职师资队伍;外部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高校,引入专业讲师。同时创新“1+N”配课模式,一个课程匹配多名师资,学员可根据师资专长和口碑自主选择。
为提升教学质量,一系列“练兵”活动火热开展,每季评课,由高校专家、学员代表和机关主管工程师组成评审组,从课件设计到课堂互动严格打分;每半年竞课,优胜者授予“星级师资”称号;每年举办赛课,通过说课、实操等环节比拼教学实力。“现在备课就像‘赶考’,大家都在琢磨怎么把课讲活、讲透。”一位兼职教师笑着说。
演练“真刀真枪”,淬炼管理“硬功夫”
“攻方提出的班前会流程太繁琐,不符合我们夜班的实际情况1“守方只看到流程,没注意到我们加入了风险预判环节1在培训教室里,一嘲班组管理对抗赛”正激烈上演。攻方模拟制定管理方案,守方找茬挑错,双方唇枪舌剑,培训师在一旁适时点评。
这是职工培训基地创新推出的“实战对抗”教学模式。围绕“班前会如何高效召开”“职工矛盾怎么化解”等实际问题,学员分成攻守双方,在模拟场景中演练、辩论,最终成绩按30%计入结业考核。“以前学管理总觉得抽象,现在通过对抗,一下子就明白问题出在哪了。”刚结束演练的班组长小李擦着汗说。
在精益道场,另一种“沉浸式”培训同样精彩。学员们围在模拟货场旁,用“单点课程”“教三练四”等精益工具优化装车流程。“通过现场实操,才真正理解‘精益管理’不是口号,而是能让班组效率提升20%的真办法。”参与实训的王班长感慨道。
管理“人人有责”,激活培训“新动能”
培训班结束45天后,一份《培训效果评估表》会出现在职工培训基地的培训管理系统里,班组成员打分、车间主任评价、实际工作改进情况……各项指标清晰量化。这是培训效果“跟踪问效”机制的重要一环。
为避免“培训一阵风,过后一场空”,职工培训基地建立了全链条反馈体系,培训结束后,由送培单位组织问卷调查和实绩考核;集团公司根据综合得分,对基地实施月度绩效考核,80分以上加分,70分以下扣分。“上次我们得分78分,这两个月一直在整改教学细节,运用查检表、层别法、直方图、柏拉图等工具,全面分析学员学习数据,精准定位共性问题和个体差异,及时调整培训内容与教学方法,这次终于冲到了85分1基地主任常彦雄的语气里满是自豪。
职工培训基地这场班组长开放式培训“超级进化”之旅,从需求调研到课程设置,从师资选拔到教学模式创新,再到效果反馈,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还充满了创意和乐趣,再加上评课、竞课、赛课等活动,全方位助力师资和班组长的成长,用一嘲智”变,让班组长培训从“被动灌输”变为“主动汲缺,从“纸上谈兵”变为“实战练兵”。如今,越来越多的班组长带着新理念、新技能回到岗位,在铁路运输的第一线书写着“小班组”推动“大安全”“高效率”的新篇章,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基层力量。(职工培训基地 刘伟龙)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