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暑的热浪席卷全国,一条条钢铁大动脉正以昼夜不息的节奏,编织着守护民生温度的能源保障网。7月21日,乌将铁路上那列满载3000多吨煤炭的货运列车,不仅是一组简单的运输数据,更是新疆铁路人应对高温“烤”验的生动注脚。
在41万吨日均发运量的背后,是一场精密如钟表的协同作战。当全国多地温度计持续攀升,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用25.25万吨的日均疆煤外运量,为兄弟省份的发电企业注入“强心剂”。这种保障不是偶然的应急之举,而是建立在对22家保供企业产供销全链条的精准把控上——三方协调会的定期召开,如同为能源运输装上“导航系统”,让每一份需求都能得到及时响应。
把库存10天以下的电厂纳入“重点保护名单”,这样的细节最能体现保供工作的温度。当调度部门将运力向电煤倾斜,当物流中心人员进驻企业现场办公,这些看似平常的举措,实则是把民生冷暖扛在肩上的担当。日均25.25万吨的疆煤跨越千山万水,不仅点亮了千家万户的空调,更稳住了经济社会运转的基本盘。
兰新、格库、临哈等铁路通道的满负荷运转,勾勒出新时代能源调配的壮阔图景。5076.1万吨的疆煤外运量,见证的不仅是运输能力的提升,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化。在防洪防汛与设备维护的双重保障下,每一节货运车厢都成了连接边疆与内地的能量纽带,让“西煤东运”的战略动脉始终保持强劲脉动。
高温还在持续,保供仍在进行。当我们在空调房里享受清凉时,不该忘记那些在铁路沿线默默坚守的身影。正是这些精准调度的智慧、协同作战的合力、坚守岗位的奉献,共同构筑起抵御酷暑的坚固防线,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在挑战面前的韧性与底气。(张露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