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层峦叠嶂、云雾缭绕的云贵高原深处,沪昆铁路如一条钢铁巨龙,蜿蜒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在这条连接东西部的交通大动脉贵州段,星罗棋布地点缀着一个个不起眼的小站。这些小站,往往深藏于峡谷,或依偎在山脚下,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繁华。而在这些小站之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铁路线上最朴实的守护者,是钢铁大动脉上不可或缺的螺丝钉。他们中的大多数,家都安在生活便利、灯火璀璨的繁华县城,那里有他们牵挂的父母妻儿,有熟悉的市井烟火。然而,为了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们却选择了常年扎根于这偏远、甚至有些孤寂的小站。他们如同山间的青松,纯朴而善良,心如止水,不被外界的世俗纷扰与名利追逐所动摇,心中唯有对这份平凡而伟大的铁路事业的执着热爱与无私奉献。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这份近乎固执的执着,显得尤为弥足珍贵,它像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寂静的山谷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每一位曾经乘坐火车穿梭于这片土地的乘客,或许都曾在不经意间瞥见他们的身影,虽然模糊,却已融入了旅途的风景。
当第一缕晨曦撕破黎明的薄雾,将天边的朝霞染成一片绚烂的锦缎,金色的光芒温柔地洒在蜿蜒曲折的铁道线上时,小站的人们早已告别了温暖的被窝,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他们的身影在站台上、线路旁、桥梁上、隧道口忙碌着:神情专注地接发每一趟列车,确保调度指令的准确无误;背着沉重的工具包,沿着铁轨一步一步地巡查线路,不放过任何一处细微的异常;攀上高高的桥梁,钻入深邃的隧道,仔细检修着每一个关键部件,仿佛在为一位年迈的巨人“巡诊把脉”,保障其“血脉”畅通。陡峭的山路留下了他们坚毅的足迹,茂密的丛林见证了他们辛勤的汗水。他们的汗水,如同清晨的露珠,挥洒在小站的每一寸土地,滋养着这条钢铁巨龙的健康脉动。
他们是父母的孩子,是孩子的父母,是妻子的丈夫,是丈夫的妻子。然而,为了更多家庭的团聚与平安,他们不得不远离亲人,将深深的思念埋藏心底,默默坚守在信号楼、看守房、线路旁等各个平凡的岗位上。小站人的追求,朴素而伟大:不是高官厚禄,不是声名远扬,而是列车的安全正点、畅通无阻;是每一寸钢轨的平顺健康,没有丝毫偏差;是每一座桥梁的稳固、每一条隧道的畅通、每一组信号设备的恒久安全,如同守护神般,不容许任何潜在的风险威胁到旅人的生命。这里没有丰厚的收入来匹配他们的付出,没有舒适奢华的工作环境来犒劳他们的辛劳,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坚守的背影,在晨曦中拉长,在暮色中融入苍茫。他们的理想,就像铁道旁那一盏盏永不熄灭的信号灯,坚定而执着,默默地照亮着列车平安穿越那歌声萦绕(或许是指风穿过隧道的声音,或是他们内心的乐观之歌)的幽暗隧道,指引着列车安全飞越高耸入云、横跨天堑的桥梁。当列车安全驶过,那崇山峻岭间仿佛回荡着他们欢快的笑声,与清脆的风笛声交织在一起,化作一幅小站人用青春和热血守护安全的激情画卷,壮丽而动人。
在他们之中,有身姿笔挺的车站值班员,无论狂风暴雨、酷暑严寒,都如雕塑般屹立在信号旁,用标准的手势和清晰的口令,确保列车的安全交会与进出;有勇敢无畏的巡山工,他们冒着坠落的危险,攀上陡峭的山崖,仔细清除那些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危石与枯树,为铁路线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有技艺精湛的桥梁工,他们系紧安全带,如同“蜘蛛侠”般悬挂在数十米高的桥梁之上,一丝不苟地除锈、涂漆,为桥梁“美容养颜”,延长其寿命;而更多的人,则是平凡的线路工,他们日复一日,弯着腰,弓着背,手持捣固镐、扳手等工具,在两根冰冷的钢轨间穿梭,为它们“疗伤治脖,校正轨距,紧固螺栓,确保钢轨的平顺与稳固。为了线路的畅通无阻,为了万千旅客的平安抵达,他们不惧盛夏烈日的灼灼炙烤,汗水湿透衣背,晒黑了皮肤;不畏寒冬腊月的寒风刺骨,冻僵了双手,皲裂了脸颊,却依然无怨无悔地重复着那些看似枯燥却至关重要的劳作,将简单的动作演绎成极致的责任。
近年来,随着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高铁如疾风般飞驰在神州大地,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这股高速发展的浪潮,也悄然改变着小站人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尤其是对于小站的线路工而言,为了不影响白天繁忙的客货运输,他们的作业时间由原来的白天转为了万籁俱寂的深夜。从此,他们开始了“昼伏夜出”的生活,生物钟被彻底颠倒。当城市进入梦乡,当家人在温暖的被窝里酣睡,他们却要精神抖擞地走上冰冷的铁轨,借着头灯和作业车灯的光芒,在寂静的黑夜里默默奋战。他们常年在此,与星光为伴,与夜风为伍,遍尝着小站独有的那份孤寂与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却从未有过丝毫抱怨。
正是这些长年累月坚守在大山深处的小站人,他们将看似平凡琐碎的事情做到了极致精彩,将本职岗位上的每一项工作都打磨得无可挑剔。正是他们的默默耕耘和无私奉献,才换来了山区铁路的安全、平稳与快捷,才让这条钢铁大动脉在西南群山中焕发出勃勃生机。短暂的休息时间,对家人的思念如潮水般涌来,他们只能通过冰冷的电话听筒、闪烁的微信屏幕,向远方的亲人倾诉那份深埋心底的牵挂,报一声平安。屏幕那头,是白发苍苍的父母强忍着思念,笑着安慰道:“孩子,我们身体硬朗着呢,勿念,好好工作。”——那份故作轻松的背后,谁又能不知晓父母心中那份沉甸甸的牵挂与担忧?贤惠的妻子总是温柔地说:“家里都好,你放心,安心工作。”简单朴素的话语背后,是如山一般坚毅的胸怀和默默的支持。当听到电话那头儿女稚嫩的声音传来“爸爸/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我想你了”的祝福与询问时,那些平日里坚毅的汉子或刚强的女子,脸上总会露出一抹憨厚而略带苦涩的笑容。他们心中,都有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火,那是家人给予的理解、支持与关爱,是他们汲取力量与温暖的源泉,支撑着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继续前行。
我永远忘不了老一辈小站人那双布满老茧、粗糙干裂的双手。那双手,曾紧握过冰冷的钢轨,曾搬过重达数十斤的枕木,曾在寒风中紧固过无数颗螺栓。那每一道深深的纹路,都是岁月的刻痕,是辛劳的印记,更是一枚枚无言的奉献勋章,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无论是在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边缘,在风光旖旎的绿水青山之间,还是在广袤无垠的田野之上,只要有铁路延伸的地方,就有他们这样一群人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粗糙却充满力量的双手,精心呵护着属于自己的那片“责任田”——每一寸钢轨,每一组道岔,每一座桥梁,每一条隧道,为钢铁大动脉的安全畅通竭尽全力,鞠躬尽瘁。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