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昆明火车站D86次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缓缓启动,满载着欢声笑语驶向老挝万象。这不仅是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首次从昆明站始发,更标志着这条跨境通道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成为连接两国人民情感、推动区域发展的新纽带。

从“家门口”出发,便利性提升激活跨境出行。对于昆明市民唐艳一家而言,D86次列车的开通让跨国旅行从“长途跋涉”变为“说走就走”。以往需从昆明南站出发的跨境旅程,如今在昆明站即可启程,省下近40分钟市内交通时间。这一细节背后,是中老铁路服务优化的缩影:多语言广播标识、三语“丝路漫游”二维码、跨境通关信息集成……铁路部门以精细化服务,将“国际出行”转化为“本地生活体验”。

暑期数据印证了这种便利性的吸引力。7月1日至15日,磨憨铁路口岸验放出入境旅客近1万人次,旅游占比超六成,学生游、亲子游、银发游成为主力。新增的每日4列国际列车,不仅缓解了暑期客流压力,更让“坐着火车出国”成为大众旅游新选择。

中老铁路串联起的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是文旅资源的“黄金走廊”。从昆明石林的喀斯特地貌,到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再到老挝琅勃拉邦的古城与万荣的喀斯特溶洞,铁路沿线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被编织成一张立体旅游网。游客李玥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从哈尔滨飞抵昆明,再乘火车深入老挝,体验“火车出境”的独特魅力。

这种“铁路+旅游”模式正催生多重效益。云南已有超百家旅游企业推出跨境游产品,老挝万象酒店预订量激增,磨憨口岸周边形成水果、木材等跨境产业带。数据显示,中老铁路开通以来,跨境旅客累计超54万人次,带动沿线旅游收入增长超160%。

更值得关注的是,铁路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民生纽带”。跨境支付平台支持人民币与老挝基普实时结算,数字化货场压缩通关时间至5小时内,中小企业与农户得以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这种“技术赋能+产业联动”的模式,为区域经济注入可持续发展动能。

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的持续优化,折射出中国与东盟深化合作的决心。从每日4列对开列车到未来可能的运力扩容,从单一运输通道到“旅游+经贸+文化”多维平台,这条铁路正书写着“共商共建共享”的生动实践。(苏世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