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12时,一列满载金属配件、板材等货物的集装箱班列从长沙北铁路物流园鸣笛开出,驶向1300公里外的上海。首趟湘沪班列的开行,标志着湖南正式打通了直连长三角核心经济区的铁路物流通道。

长期以来,作为 “东部沿海与中西部过渡带” 的核心枢纽,湖南的东向物流饱受困境的束缚。走水路,悠悠长江虽绵延千里,却难掩运输速度之慢,漫长的运输周期让货物在途时间成本飙升;走公路,高昂的运输费用又令众多企业望而却步,极大地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传统铁路运输模式下,货物需多次编组、辗转中转,运输时效宛如 “开盲盒”,难以预测,让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充满了不确定性。

湘沪班列的出现,宛如一道曙光,以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 “五定模式” 强势破局。它如同一列准时的 “钢铁公交”,高效运行,将长沙至上海门到门的运输时效压缩至 18 小时以内,较传统铁路运输提速数倍,大幅提升了物流效率,同时还降低了物流成本,让湖南的本土特色产品与高端制造货物得以轻装上阵,以更优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涌入长三角这片广阔的市常

首趟湘沪班列的开行,是湖南交通物流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期待在未来,湖南铁路部门能够持续优化班列开行方案,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让湘沪班列这趟 “经济列车” 跑得更快、更远,为湖南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活力,在区域协同发展的征程中奏响更为激昂、动听的乐曲。(姬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