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凌晨2点01分,装载1650吨白云石粉的79356次铁水联运“一单制”货运专列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铁”)十堰站出发,直达武汉附近的香炉山港口后,无缝转接水路运输至安徽芜湖港。这是我市首次开行全程铁水联运“一单制”专列,不仅为特色矿产资源外运开辟了新通道,更有力推动企业降本增效。

这条首次打通的“铁水联运一单制”专线,不仅为十堰矿产外运开辟新路,更在中部崛起与物流升级的大图上,画下了关键一笔。

中部崛起,交通先行。身处鄂西北山区的十堰,虽坐拥白云石粉等宝贵矿藏,却曾深受“行路难”困扰:货物外运需铁路、港口、水路、公路多方辗转,不仅降低了运输的效率,更是造成了更多的成本,而这这恰是中部腹地许多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缩影。资源如何高效转化为发展动能?如何依托国家优化运输结构的战略东风,以铁水联运“一单制”为钥匙,打开高效物流的大门,在中部崛起的战略抢先捕捉到机遇。

国家正大力推动“公转铁”、“散改集”及多式联运发展,旨在构建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十堰至芜湖港铁水联运专列的开行,展现了十堰市对大力发展铁水联运的信心。

激活十堰市内区域潜能。 “一单制”实现了“一次委托、一单到底”,彻底告别了以往运输方式转换时的繁复手续与漫长等待。十堰的资源优势因此得以释放,其作为连接西部资源与长江黄金水道关键节点的地理价值被充分激活。这不仅是十堰的突破,更为中部资源富集地区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了一条低成本、高效益的“任督二脉”。

降本增效,企业轻装拓市场:武铁“一企一策”精准服务,通过规模化编组有效摊薄成本,辅以“五优先”绿色通道保障高效流转。对企业而言,环节减少意味着资金占用更少、人力投入更盛流转更便捷,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降低成本、提升响应速度注入了强劲动力,使其能将更多精力投向市场开拓与品质提升。

铁水联运是强强联合。相比全程公路运输,铁水联运显著降低了单位货运的能源消耗与排放。专列常态化开行,为大宗货物运输提供了一条更可持续的绿色路径。在追求成本方面,水运尤其适合煤炭、矿石、粮食、石油、钢铁等大宗散货及集装箱的国际、洲际或沿海/内河长距离运输。同样铁路的运输方式与较低的成本也适合大宗散货、集装箱、汽车、木材等中长距离运输,是连接港口与内陆腹地的重要纽带。两者之间的联合,是扬长避短,更是未来物流体系发展的大方向。

十堰开往芜湖的铁水联运专列,不仅仅一次货物运输的成功。当十堰的矿产依托这高效动脉顺畅流向远方,当中部更多城市以此为蓝本编织起自己的联运网络,一条条资源与市场间的“黄金通道”便在中部大地上悄然延伸,为中部腹地注入奔涌向前的澎湃动力。(陈震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