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月亮照山川》传遍四方,质朴的歌词,简单的旋律,未经雕琢的嗓音,勾勒出山区少年求学的漫漫长路。这歌声,像一把钥匙,猛然打开了我尘封四十余载的记忆闸门。
1981至1985年间,我在安康机务段担任机车乘务员——人们口中的火车司机。值乘的是陕西安康至四川达州,纵贯大巴山腹地的襄渝铁路286公里中段。那里,是全国划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
漫长冬夜里,当我值乘后半夜的列车穿行其中,大巴山的冬夜,山影如铁,月明星稀,残雪点点,朔风似刀。山谷里偶有零星犬吠,几点灯火。临近黎明,列车驶过穿越大山的幽长隧道,枯草摇曳的路基旁,常能远远望见有灯火闪烁,人影晃动。那时列车最高限速60公里,等靠近便能看清是四五个上学的孩子。打头的提着一只装有炭火的破缸子,后面紧紧依偎着几个瘦小的身影,紧紧搂着胸前的书包。小小的眼眸里跳动着光,很亮!列车呼啸而过,转瞬即逝。那红红的炭火,那瘦瘦的身躯,那亮亮的眼神,那紧搂的书包——像一幅定格的画,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
后来,有时列车停靠小站时间长些,会有山里孩子围拢过来,好奇地指点火车头。我便会特意走出驾驶室,与他们攀谈。最让我心头一紧的,便是那只清晨提着的炭火缸子。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告诉我,这破缸子有三个用途:一是当火把照明,炭火比松明子耐烧得多;二是当暖炉,冻得实在受不了时,就围上去烤烤冻僵的小手;三是用来壮胆防身,山里的野兽怕火。“那,走这么远、这么黑的路去上学,为了啥呀?” 他们仰起冻得发红的小脸,眼神忽然变得很亮:“念书!好好念书,将来像你一样开火车1
1986年我提干担任机务段团委书记,单位每年都有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对那些来自山区农村的青年,我总会格外关注,尽力发现、培养好苗子。若干年后,其中不少人,不负所望,事业有成。
星光不负追梦人。每念及此,我总相信,正是那一代代、一个个在星光下、寒风中,提着炭火、抱着书包、执着前行的身影——他们脚下丈量的是崎岖冰冷的山路,心中奔赴的却是改变命运的炽热梦想。那梦想,或许是开上穿越群山的火车,或许是成为治病救人的医生,或许是站上三尺讲台...…无数个这样的梦想汇聚成的力量,是黑夜里的微光,是冻土下的种子,照亮并滋养着一个民族坚韧前行的希望之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