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凉山腹地,成昆铁路5633/5634次公益性慢火车已穿梭了50余年。这趟列车,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缠绕在崇山峻岭之间,见证了大凉山的变迁与发展。它沿着蜿蜒的铁轨,穿越隧道、跨越桥梁,将一个个偏远的乡镇连接起来。50多年的风雨兼程,它从未停歇,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使命,成为了大凉山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道车辙,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每一声汽笛,都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这趟慢火车的票价数十年未变,最低仅2元,逢站必停。在当今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这样的票价显得尤为珍贵。对于大凉山的百姓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张车票,更是他们走出大山、改善生活的希望。逢站必停的节奏,让每一个小站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无论是背着背篓去集市卖菜的老人,还是带着孩子去县城求学的家长,都能在这趟列车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它没有高铁的速度与豪华,却有着最朴实的温暖与关怀,让每一个乘客都能感受到铁路部门对他们的深情厚谊。
7点56分,5633次列车到站,在小羊“咩咩”声中,依火达拉登上了前往喜德县城的火车。像依火达拉这样,带着自家农产品、牲畜去集市售卖的村民不在少数。这趟慢火车,成为了他们生计的重要纽带。车厢里,装满了新鲜的蔬菜、水果、家禽等农产品,也装满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将山里的特产带到城里,换取生活的必需品,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同时,这趟列车也承载着孩子们的梦想,让他们有机会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高铁飞速发展的今天,这趟慢火车依然坚守在大凉山,体现了铁路部门的时代担当。它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乡村振兴的助力者。通过这趟列车,山里的农产品能够顺利外销,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们能够与外界有更多的交流与互动,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慢火车与乡村振兴同行,为大凉山的未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它让我们看到,在追求速度与效率的同时,也不能忘记那些需要关怀与帮助的群体,铁路部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吴再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