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铁路专业应用机器人高层论坛在北京盛大召开,一系列铁路人工智能应用成果惊艳亮相,为铁路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开启了交通变革的新篇章。

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而人工智能正成为守护这条生命线的“忠诚卫士”。国铁集团研发的货车故障轨边图像检测智能识别系统,凭借图像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对货车图像进行深度剖析,车辆故障自动识别率超过90%。这一成果不仅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更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广州动车段投用的动车组智能巡检机器人,利用高清摄像手臂精准拍摄车底关键部件,智能识别缺陷,使日常维修效率提升33%。这些智能装备如同“智能慧眼”,时刻紧盯铁路安全,为旅客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

铁路点多线长,工作环境艰苦,高危作业场景众多。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让智能装备成为铁路工人的得力“助手”。成都供电段应用的铁路电力设备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实现了无人化、智能化、快速化巡检,对关键部件的检测效率较人工提升5至8倍,缺陷发现率提升5倍,劳动强度与安全风险骤降90%。铁道战备舟桥处的水下检测机器人,在急流深水等恶劣环境中,以90%的识别准确率精准排查桥梁水下风险,检测效率提升3倍,推动作业模式由潜水员高危人工作业向安全的人机协同转变。这些智能装备的应用,让铁路工人远离高危场景,极大地减轻了劳动负担。

在铁路工程建设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正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孪生与装配式建造等AI技术深度融入铁路工程建设,为施工过程装上“智慧大脑”。在无砟轨道板制造工厂,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了模板自动清理安装、预埋套管、自动养护及3D扫描检测等工艺,制造精度达亚毫米级,车间面积减少约30%,人工作业量降低60%。智能梁场通过自动化钢筋配送中心实现一站式流水作业,并依托智能建造平台优化工序衔接与成品交付管理,使人工作业量减少30%。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幅提升了施工精度与效率,有效降低了建设综合成本。

铁路专业复杂、联动性强,对职工的专业素养要求极高。国铁集团正式发布的中国铁路人工智能大模型,集自然语言、计算机视觉、语音、多模态四大核心能力于一体,结合VR技术打造沉浸式教学与应急演练仿真实训平台,助力铁路职工高效提升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这一成果为铁路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铁路人才队伍。

铁路人工智能应用成果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铁路发展迈入了智能化新时代。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铁路将在安全、效率、质量等方面实现更大的提升,为人们的出行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李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