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图定旅客列车数量增至13302列,较现图增加236列。这一调整不仅是对铁路运力的精准扩容,更是中国铁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国家战略、满足民生需求的生动实践。从高铁标杆列车的加密到夕发朝至动卧的覆盖,从新线开通到货运班列的优化,铁路调图正以“绣花功夫”织密交通网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此次调图的一大亮点是高铁标杆列车的加密开行。沪昆高铁杭长段新增46列标杆列车,京哈高铁京沈段增开56列标杆列车,牡丹江、丹东等地首次开行进京始发终到列车,铁岭、四平等城市新增进京标杆列车停靠。这些“贴地飞行”的列车,以“少停站、高速度、短旅时”的特点,将长三角与中西部、东北与京津冀紧密串联。例如,重庆、成都至长沙的最快旅行时间分别压缩至3小时53分和5小时45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长江经济带的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高铁的“加速度”不仅提升了人员流动效率,更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催化剂”。

调图首次在北京至成都、上海至宜宾、太原至深圳等线路开行夕发朝至动卧列车,标志着国家级城市群间的高铁动卧网络全面成型。对于商务人士而言,夕发朝至的动卧列车将“在途时间”转化为“休息时间”,既节省了住宿成本,又提升了出行效率。例如,昆明至北京间动卧列车全程旅行时间压缩49分钟,银川至重庆间首次开行“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程仅需9小时22分。这种“时空折叠”的出行方式,不仅满足了旅客对高品质出行的需求,更以“夜间经济”的视角激活了铁路运输的附加值。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的开通运营,是此次调图的又一重头戏。新图安排开行重庆至黔江动车组列车18列,并增开成都、重庆至长沙、南昌等中部城市的动车组列车32列。这一调整不仅让渝东南地区融入全国高铁网,更通过“缩短时空距离”释放了区域发展潜力。例如,重庆、成都至长沙的最快旅行时间大幅压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联动更加紧密。此外,改建的日照站全面投用,增开日照至郑州、武汉等中西部城市动车组列车,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新线新站的“活力注入”,正在重塑区域经济地理格局。

调图后,全国铁路开行货物列车23635列,较现图增加39列,其中跨铁路局集团公司货运班列增至424列,快速货运班列达193列。更值得关注的是,中欧(亚)班列运输组织进一步优化,中老铁路中亚班列新增11列。这些调整不仅提升了铁路货运的效率与品质,更通过“公铁联运”“铁水联运”等多式联运模式,降低了社会物流成本,维护了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的安全畅通。例如,增开的合肥东至沙岭、南京东至周李庄等多式联运快速班列,正是铁路部门深化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缩影。

铁路调图“上新”,调的是列车运行图,变的是发展新格局。从客运提质到货运增效,从区域协同到国际联通,中国铁路正以“调图”为笔,绘就交通强国的新画卷。未来,随着更多新线新站的投用和智能化技术的赋能,铁路调图必将释放更大的发展红利,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铺就更加坚实的轨道。(黄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