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上午,一列装载100个标箱日用商品的X9216次班列从义乌西站缓缓驶出。其中,一批锂电池电钻、电锯等消费型锂电池产品同日用商品混装,搭乘中欧班列驶向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这标志着长三角地区首次实现消费型锂电池产品在同一集装箱内混装运输,为消费型锂电池产品铁路运输提供多种选择。

长期以来,消费型锂电池产品因其易燃易爆的特性,在铁路运输中面临诸多限制与挑战,运输方式较为单一。此次长三角地区首次实现消费型锂电池产品在同一集装箱内混装运输,打破了传统运输模式的桎梏。这一创新实践,离不开铁路部门、相关企业在安全评估、包装规范、运输监管等多方面的努力与探索。在确保运输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设计,实现了不同货物的高效混装,充分利用集装箱空间,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这一突破意义深远。消费型锂电池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电动工具等领域,近年来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混装运输模式的成功实践,为消费型锂电池生产企业、贸易商提供了更多运输选择,减少了物流环节的阻碍,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拓展国际市常特别是对于长三角地区这一制造业和贸易业高度发达的区域,能够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的活力。

中欧班列作为连接中国与欧洲及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重要物流通道,一直致力于提升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消费型锂电池产品混装运输的实现,丰富了中欧班列的运输品类,满足了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有助于吸引更多货源,巩固中欧班列在国际物流市场中的地位。(何峰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