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在贵州铜仁,铜吉高铁全线最长桥豹子营特大桥首桩开钻,标志着大桥正式进入施工阶段。(6月11日新华网)
在武陵山脉腹地的苍翠之间,随着钻机的轰鸣,铜吉高铁全线最长大桥——豹子营特大桥正式进入主体施工阶段。这座全长2.5公里、穿越喀斯特地貌的钢铁巨龙,不仅是工程技术的突破,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生动注脚。它的开工建设,标志着铜吉高铁从蓝图走向现实,为湘黔两地勾勒出一幅交通升级、产业融合、生态共生的壮美画卷。
豹子营特大桥的建设堪称地质教科书级的挑战。桥址所在的武陵山区,地表岩石裸露、山高坡陡,地下岩溶发育强烈,多层溶洞密布如蛛网。面对易塌孔、漏浆等风险,建设团队以科技创新为“金钥匙”,运用三维地质雷达与跨孔CT探测技术,精准定位溶洞位置,实现了地质条件的“透明化”。在桩基施工中,分级注浆填充、钢护筒跟进等工艺的创新应用,如同为桥梁注入“钢筋铁骨”,确保了工程质量与安全。这种“科技先行”的理念,不仅攻克了世界级难题,更彰显了中国高铁建设的硬核实力。
铜吉高铁的战略价值远超交通本身。作为连接沪昆高铁与张吉怀高铁的关键节点,它将彻底打通铜仁高铁的“断头路”,形成贵阳至郑州、武汉的新通道,使昆明、贵阳至张家界实现高铁直达。这条全长52.1公里的铁路,如同一条金丝银线,将梵净山、凤凰古城、张家界武陵源等世界级景区串联成链,为“山地公园时贵州与“神秘湘西”湖南注入强劲的文旅动能。据测算,通车后两地物流成本有望下降40%,年货运量提升至500万吨,为武陵山区特色农产品出山、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高效载体。
在政策层面,铜吉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连接线,也是《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明确支持的项目。它的建设,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通过沪昆高铁与张吉怀高铁的“牵手”,黔东与湘西的时空距离将大幅缩短,为两地在旅游、文化、产业等领域的深度合作铺平道路。
对于沿线百姓而言,铜吉高铁是一条实实在在的“幸福路”。在碧江区凉湾村,村民们对高铁通车后的生活充满期待:农产品运输更便捷、外出务工更省时、旅游收入更可观。这种期待,源自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源自对工程建设的支持与配合。从征地拆迁时的主动配合,到施工期间的暖心慰问,沿线群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高铁惠民”的深刻内涵。
随着豹子营特大桥的开工,铜吉高铁建设迈入快车道。按照计划,这条铁路将于2028年底建成通车,届时将开启湘黔两地“同城化”发展的新纪元。可以预见,高铁通车后,两地将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铜仁的锰矿资源、特色农产品将通过高铁走向全国,湘西的文化旅游资源将吸引更多游客,武陵山区的生态优势将转化为经济优势。
豹子营特大桥的桩基入土,不仅是铜吉高铁建设的重要节点,更是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的生动缩影。它见证的不仅是工程技术的突破,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决心;它连接的不仅是湘黔两地的山水,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这条钢铁动脉的成型,武陵山区的发展必将迎来“高铁时代”的春天,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