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磨憨口岸的铁路货场,一列列满载泰国榴莲、老挝香蕉的冷链专列整装待发。这些曾经需要辗转多日的热带水果,如今通过中老铁路48小时即可抵达昆明,72小时辐射至成都、重庆等西部城市。

自2021年12月这条钢铁丝路贯通以来,中国与中南半岛的水果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这条全长1035公里的国际铁路,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在重塑区域经济版图,中老铁路成为东南亚地区水果北上的“黄金通道”。

中老铁路设计年货运能力达2000万吨,相当于替代8万辆重型卡车的运力。这种规模化运输优势,在2023年老挝香蕉丰收季得到充分验证。过去受制于公路运力瓶颈,老挝北部30万吨香蕉常因滞留腐烂,如今通过定点班列实现“采摘即发货”,中国市场上老挝香蕉份额从3%跃升至15%。铁路运输的稳定性更催生新型贸易模式,万象南站周边,物流企业密集布局仓储分拨中心,形成“采摘—预冷—运输—分销”一体化链条,使老挝北部30万吨香蕉免于腐烂的命运,更带动当地新增11万个就业岗位,这条“水果走廊”正成为区域农产品贸易的主动脉。

铁路带来的不仅是物流变革,更引发产业链深度重构。在老挝琅勃拉邦,中老合资的果蔬加工厂沿铁路线密集布局,将初级农产品转化为冻干芒果、香蕉片等高附加值商品,推动出口价值提升40%。当满载榴莲的冷链专列以26小时跨越山川河流,将东南亚的“果香”直送中国西南腹地时,这场由中老铁路引发的“水果革命”已悄然改变区域经济格局。这条绵延千里的钢铁动脉,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以技术突破、制度创新和产业协同,为区域合作写下生动的注脚。

当一列列水果专列穿越崇山峻岭,运送的不仅是甜蜜的果实,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希望。中老铁路用钢铁轨道编织出互利共赢的网络,让热带水果的芬芳沿着“一带一路”飘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