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4月,国家铁路发送货物12.99亿吨,同比增长3.6%;日均装车量达18万车,同比增长4.7%。这组数据背后,是铁路货运以“日均500万吨”的运力,持续为国民经济注入“钢铁动能”。在东北,中欧班列载着汽车配件、化工产品驶向欧洲;在西南,万吨重载列车满载电煤奔赴电厂;在沿海,铁海联运班列将矿石、粮食高效转运。这种“南货北上、北粮南运、西煤东送”的物流格局,不仅彰显了铁路在国民经济中的“压舱石”作用,更印证了其作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骨干”的战略价值。
铁路货运的稳健增长,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关键支撑。在国内市场,铁路部门通过“公转铁”“散改集”等举措,推动煤炭、矿石等大宗物资运输结构优化,2024年一季度铁路货运量占全社会比重提升至9.1%,较2020年提高1.2个百分点。在国际循环中,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6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2024年1-4月开行量同比增长12%,回程班列占比提升至45%,实现“去回双旺”。这种“内联外畅”的运输格局,让中国制造的“钢铁驼队”成为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器。
铁路货运量的增长,离不开技术赋能与模式创新。国家铁路集团推出的“95306”数字货运平台,实现了“一单到底”的全程可视化追踪,货物运输时效提升 20%。在内蒙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铁路调度系统深度融合,让万吨重载列车实现“零误差”编组;在广西,铁海联运“一单制”改革让货物通关时间压缩 60%。这种“科技+机制”的双轮驱动,让铁路货运从“体力活”变为“智力活”。
当12.99亿吨货物在铁轨上奔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钢铁与货物的流动,更是中国经济的韧性。从日均18万车的装车量,到3.6%的货运增量,铁路以“国之重器”的担当,守护着产业链的每一环。从数据中,我们读懂了“经济命脉”的跳动——当重载列车穿越山川,载动的不仅是货物,更是发展的底气。(黄斌林)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